(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身邊朋友是否聊天時,常說「我」今天、「我」可能、「我」最近,將話題不斷圍繞著「我」呢?當朋友不停說自己時,不一定要連結到自戀,可能傳達更多你不知道的訊息。根據一篇研究指出,一直說「我」的人容易出現憂鬱、焦慮和其他負面情緒。
有情緒困擾傾向者 每天用「我」、「我的」次數2千次
該研究由亞利桑那大學進行,以來自美國和德國超過4千7百人的大型資料庫進行分析,資料包含憂鬱和負面情緒的測量數據,以及使用以「我」為中心談話的書面或口頭測量數據。研究指出,每人每天平均會說1萬6千個字,其中約1千4百字是「我」,而有情緒困擾傾向的人每天用「我」、「我的」次數高達2千次。研究也發現經常使用「我」(I,me)與負向情緒有關,但頻繁使用「我的」(my)則否。結果顯示,以「我」為中心談話能更廣泛的評估負面情緒。
經歷負面事件 過於專注在自己身上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胡延薇表示,根據研究發現,習慣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的人,不見得讓自己比較快樂。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發展出戰或逃的生存策略,因此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挫折事件或負向情緒的記憶會比較深刻。
當我們經歷負面的生活事件,若過於專注在自己身上,很可能產生以我為中心的談話。例如,為什麼我會這麼衰?為什麼只有我這麼慘?並連接到負向情緒,如憂鬱、沮喪、焦慮等。當發現身邊的朋友聊天時容易以「我」為中心且出現「不快樂」的形容詞時,不要誤以為是想引起注意,反倒可能正經歷心理困境或情緒困擾,可多給予傾聽及陪伴。
「心理鎂光燈」效應影響 易放大對事情負向或無望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這個研究提醒,平常人際互動中不經意可能傳達需要被協助及支持的實情。研究也發現,經常使用「我的」的人比較不會這麼負面,傳達包含其他的個體或對象,有了外部聯結不會單看到自己,同時會看到別人也經歷相同的困境及如何面對,從中學習仿效找到解決的方法,此時聚焦在自己的負面情緒相對較低。
但大量的談論自己,在「心理鎂光燈」效應影響下,只關注自身的處境,容易放大對事情的負向或無望感,接連帶來如憂鬱、焦慮、緊張、憤怒、擔心、無望等負向情緒。除了談話中「我」這個警訊,若發現對方同時有一些身體症狀,像感冒反覆不好、原有疼痛加劇等,可能是求助的訊息,可給予更多的支持甚至言語肯定。若發現自己無能為力時,可陪同對方找到其他的支持管道。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