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一直哭鬧?哭了要立刻抱嗎?
文/劉敏涵 採訪諮詢/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特約醫師羅玉芳
新手媽媽看著寶寶哭個不停,不免會感到焦慮,同時擔心孩子的健康是否有問題。若抱持負面的情緒照顧孩子,其實不只給予自己龐大壓力,更可能影響寶寶未來的人格發展。預先了解寶寶哭泣的常見原因,試著以平靜的心情觀察、應對,更能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由於寶寶不會說話、溝通,「哭」成了最自然的表達方法。然而,許多家長一看到孩子哭得歇斯底里,不免懷疑寶寶生病、身體出問題。但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特約醫師羅玉芳指出,孩子哭泣的原因五花八門,卻只有5~10%的寶寶是真正因生理疾病而哭泣,家長可先評估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是否被滿足。
寶寶哭泣常見原因
- 肚子餓
- 太熱或太冷
- 尿布濕
- 對奶類過敏
- 嬰兒腸絞痛
安撫孩子前.先穩定自身情緒
有些新手媽媽一看到寶寶哭得歇斯底里,便視為不得了的情形,非要孩子停止哭泣不可;有些媽媽則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或設想寶寶生了嚴重的疾病,一開始就將孩子哭泣看作危險的訊息,進而陷入過度焦慮的情緒中。
羅玉芳醫師指出,媽媽若隨時處在焦慮的心情當中,孩子也會接收到這樣的情緒,有研究指出,寶寶長大後也會因此變得較負面,較悲觀地看待事情。她提醒,「媽媽要理解到,『哭』是寶寶的表達方式,不用完全阻止寶寶透過哭以表達需求。」寶寶會透過哭鬧引起父母的注意,藉而讓照顧者滿足他的生心理需求,因此父母不需要過度慌張,在安撫孩子之前,先穩定自身的情緒,以平靜的態度觀察孩子的需求,並給予孩子安全感,通常情況都能迎刃而解。
孩子哭了要立刻抱嗎?
除了疾病、或生理因素,孩子也會透過哭泣尋求父母的陪伴、擁抱,而不少父母擔心寶寶因此養成用哭來撒嬌的習慣,紛紛在親子論壇提問:「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馬上抱?」
羅玉芳醫師指出,「我們希望孩子要學會等待,處理自己的情緒。但也不能因為怕孩子過度依賴、黏人,而漠視孩子的需求。」在不同時期,家長對待帶孩子的標準也應不一樣。根據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0~1歲的發展任務,是對於他人產生信任感,若寶寶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媽媽的關愛、照顧,則有助於往後的發展;反之,若孩子的需求未被滿足,則會容易使孩子在未來難以信任他人。
羅玉芳醫師說道,要允許孩子透過哭泣來表達,並給予孩子安全感,但不代表孩子一哭就要立刻抱起。例如:若孩子本來在睡覺,而開始哇哇大哭,家長可以到嬰兒床旁邊,用平靜、愉快的語氣跟孩子說話,也可以放音樂、讓寶寶玩玩具。重點是給予孩子安全感、信任感,他會慢慢停止哭泣。
※原文刊載於2019年8月號《媽媽寶寶》390期。
※延伸閱讀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