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企業社會責任(CSR)普遍是指「企業承諾持續遵守到的規範,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並且改善員工及其家庭,以及社會、社區的生活品質。」簡單來說,就是企業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企業不光只是替股東賺錢而已,還要對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有所貢獻。
台灣早期,企業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與做法多停留在做慈善公益活動、成立基金會,或是捐錢賑災等方式來執行相關的工作。然而,透過政府和民間組織多年來的倡導,引介國際相關的協定與條文、舉辦國際會議以及設立企業社會責任的網站,並有評鑑企業社會責任的民間機構與媒體,例如天下雜誌、遠見雜誌等,在此潮流底下,已有愈來愈多企業將企業社會責任與自家公司產品結合、倡導永續發展理念,更進一步投入第一線直接服務,積極找尋適合社福機構,鼓勵員工參與志願服務行列,一同維護社會公益。
因此,企業社會責任已成為企業永續經營不得不面對的趨勢。企業參與公益議題的組織型態有許多種方式,部分企業以環境永續發展為優先,如國際企業 -「樂高集團」預計在 2030 年前將大部分產品與包裝都替換為永續的材料,將有助於地球永續發展(資料來源:社企流)。然而,台灣的企業在環境永續發展上也不遺餘力,如「科定企業」和林務局合作,認養國有林地,預約一座未來森林(資料來源:林務局新聞)。其他還有友善環境的「綠藤生機」、友善牧作的「鮮乳坊」等等。
但大多數企業在CSR上,仍是以和社福合作為優先考量。對於目前政府積極推廣的企業社會責任,社福身為其中一環,是否真的有從中獲得幫助呢?於此,社福都給予正向的評價,多數社福機構的窗口都表示:「讓企業能更加關懷社會所需及回饋社會,同時促進彼此認識不同領域的職業價值。喚起更多的企業重視社會責任議題,企業也有越來越多的志工服務機會。」
志工服務?服務志工?
(圖:保德信人壽為身心障礙者提供陪伴服務)
對於企業而言,貢獻社會的方式當中,志工服務便是其中的一種。但企業去做志工前,或許都該問問自己,是抱著什麼心態來當志工?究竟是志工服務還是服務志工?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談論到「需求與期待」這件事情上。在訪談社福窗口的過程中,問到與企業端接洽時最常遇到的困難時,多數社福窗口表示:「有時企業志工的期待和要求,並不一定是我們的期望和需求,也曾被企業要求很多,到最後都不知道企業是來當志工,還是只是來滿足做公益的成就感,也因此導致雙方期待上有時會落差,在溝通上就需要花些時間協調。」這樣的現象似乎造成社福在接洽企業志工,有時為了滿足企業的需求變相去提供其他的志工活動,但這樣的志工活動就並非社福原本所需,甚至已經超越社福本身所能提供的範圍,像是某社福就提到:「企業期待能夠讓來參加的志工有感受到洗滌心靈的感受」。社福也期待未來企業在志工管理上能夠有專人統籌協調,提供長期穩定的協助。同時,企業開始回饋做志工之餘仍需考慮社福的實際狀況,盡可能去配合社福的實際需求,才能讓公益到達成真正的效益。
深耕台灣每個角落 發揮企業影響力
(圖:給力健身房前往興隆照顧中心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專業的肌群舒展,熱鬧的互動,讓現場充滿笑聲)
貢獻社會、做公益好比「蝴蝶效應(註1)」,我們始終不知道給予幫助之後,會在多遙遠的地方和多久的時間產生正面的影響。你或許不曾想過一雙舊鞋能飄洋過海到非洲,幫助當地居民遠離沙蚤的迫害,避免截肢的命運,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窗口說:「有志工因為認同舊鞋救命的理念,除了在閒暇之餘參加國內的物資整理工作外,也撥空和我們一同前往非洲做第一線的海外志工服務,並成為舊鞋救命的長期支持者。」舊鞋救命照顧了非洲數萬雙被沙蚤侵蝕的雙腳,即使如此,仍然無法照顧到所有人,治標不治本,最終必須面對問題的根源 — 環境的維持與相關預防常識,這些都是需要長期努力的部分。舊鞋救命期許將來,非洲的孩子們能夠放心的自由奔跑在自己的土地上。
(圖:引自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
像是舊鞋救命這樣的團體不佔少數,積極為台灣社會甚至是全球提供協助與救援,但有時光靠社福組織或公益團體的一己之力是不夠的,經費、資源、人力的不足,時常阻礙著他們前進,因此,也希望未來有更多企業加入公益服務行列,發揮企業自身的影響力,與社福單位攜手合作,讓愛與希望遍佈台灣每一個角落。
註1:「蝴蝶效應」是連鎖效應的其中一種,其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改變,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突破缺乏志工困境 成為人人喜愛的社福
台灣的社會企業撐不住?角落微光的真實案例
【更多請上公益媒合平台《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官方網站;《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粉絲團】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