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你有買到口罩嗎?」、「買不到口罩怎麼辦?」、「哪裡買的到酒精?」最近這些問句可能已經取代了我們平常習慣的問候。隨著全球各地確診、通報人數的增加,反觀手邊口罩或酒精卻愈剩愈少,不免令人感到焦慮不安。
新田/初色心理治療所朱怡苹臨床心理師表示,其實,面對攸關生命與健康的議題,會感到緊張、焦慮是很正常的。畢竟,為了保持健康,誰不想要擁有更多抵抗病菌的資源呢?但是,若焦慮程度過高,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反而成為壓垮我們的真正兇手,因為情緒其實跟我們的身體、生活與人際緊密相關。
自我檢測心理狀態
朱怡苹臨床心理師說,我們先來自我檢驗一下,從武漢肺炎爆發後,您或家人是否有下列狀況:
- 情緒起伏很大?
- 常擔心焦慮、恐慌、易怒?害怕出門?
- 常坐立不安、無法專心?
- 是否失眠?沒有胃口?
- 一有空就緊盯著新聞疫情報導?
- 到了可以買口罩的日子,就像要搶頭香一般,帶著惶恐情緒起個大早到藥局前報到?四處搜括酒精等消毒用品,但心仍不踏實?
- 工作提不起勁?一咳嗽或打個噴嚏,就覺得自己/他人得了武漢肺炎?
- 過度關注武漢肺炎疫情,甚至讓你工作、社交、休閒嗜好都受到負面影響了?
朱怡苹臨床心理師表示,上述描述都是「過度焦慮」時我們可能會有的反應。當我們太過擔心時,身體裡的壓力荷爾蒙會因此上升,長期下來,反倒使免疫力下降,再加上未能好好吃飯、睡覺、從事健康活動以增強抵抗力,彷彿「節流」不成又無法「開源」,這時我們真的就更容易生病了!
試試以下方法 減緩焦慮
朱怡苹臨床心理師說,如果你/妳最近因為擔憂疫情而焦躁、疲憊不堪,不妨嘗試以下提供的方法,看看能否幫自己減緩焦慮,提升自己度過這次防疫大作戰的戰力:
1. 減少疫情資訊轟炸,平衡正負面之消息
一天到晚關注新聞,可能不僅影響到原本該做的事,也過度暴露在較聳動、負面新聞報導或資訊中(如口罩荒、確診與死亡病例數上升等被刻意強調的新聞),我們就更難安心了。也許可以嘗試每天固定半小時至一小時,觀看政府相關單位發布的資訊,或其他經過整理與確認的資訊,讓自己能快速理解吸收。關心疫情發展的同時,也要平衡關注一些正面消息,如台灣首例確診個案已經康復出院、台灣的疫情防治相對其他鄰近中國的國家已安全許多等。亦可以在這段時間接觸其他與疫情無關的重要新聞,讓你的心不過度專注在疫情上。其他時間就留給自己好好生活、照顧自己與重要他人。
2. 做減緩焦慮、與重要他人聯結的活動
除了最基本的勤洗手、到密閉且人多的空間戴口罩等促進安全的行為外,我們也可以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如深吸慢吐的深呼吸、看書、泡澡、聽音樂、戶外踏青、任何原本的興趣。也可以多與親近的家人、朋友聯絡,若不方便見面,仍可善用發達的通訊軟體,關心彼此的情緒和狀況,知道自己不孤單並互相支持。
3. 當你困在過度擔憂的想法時,可以這樣做
把專注力聚焦在你現在的感受,並試著「替這個感受命名」、試著「描述自己此刻的想法」。如「我注意到⋯⋯我正在思考一個關於『我可能會生病』的想法」,慢慢拉開你與想法的距離,去觀察它。提醒自己,「想法只是想法,而非事實」,那麼這個想法的影響力便得以削弱。
4. 提升自我控制與自我效能感,保持希望
試著思考,我能為自己和他人做些什麼,並且付諸實行,有助於找回「自我控制感」,亦能提升自己面對疫情的信心。如運動即是一件能有效調適情緒又增加免疫力的事。事實上,調整作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應該會比熬夜買口罩更治本。此外,讓自己為社會盡一份心力,就算未必與防疫直接相關也很好,如近日台灣血液庫存量偏低,若非剛從疫情較嚴重之地返國者,也可考慮透過捐血來做點什麼,找回信心。當然更重要的,也要請大家相信自己與醫療防疫人員,彼此勉勵肯定,灌注希望。
朱怡苹臨床心理師建議,這場防疫大作戰很辛苦,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穩定自己,儲備好體力與免疫力。同時,身處台灣,我們的醫療處遇其實做得很好了,在我們焦慮時,或許可以試著感恩致力於照顧所有台灣人民的醫療防疫人員,相信我們可以熬過,並再次微笑互相問候——你好嗎?
(文章授權提供/新田/初色心理治療所)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