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服務學習推動方案,「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是一種經驗學習的型式,學生在服務過程中滿足社區與被服務者的需求,並透過服務學習過程中的反思與互惠,獲得學習效果與成長。
為落實推動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教育部於2007年5月9日制定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鼓勵各校透過有系統的規劃、督導、省思及評量,達成設定的學習目標。2010年10月29日修訂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鼓勵各大專院校成立服務學習推動單位,規劃服務學習課程,因此各大專院校開始廣設服務學習課程,有些學校將此課程設為必修科目,其他學校則是作為選修。
時數和學分爭議
2018年8月,由國立政治大學發起的連署申明中,反對服務學習課程作為畢業門檻卻沒有學分,本次申明獲得其他十二所學校的共同連署,也為大專院校的服務學習課程投下震撼彈,政大學生會作為發起單位表達學生的訴求以及不滿。最終,政大校方於2019年9月5日所開的校務會議中,廢除服務學習課程作為必修課,並改為各院系所自由制定。
現今仍有許多大專院校將服務學習課設為必修,以國立交通大學為例,學生必須修完服務學習課程(一)、(二)方可畢業。交大服學中心行政人員李欣玲表示:「服務學習課程的用意在於幫助同學接觸人群,能透過這門課讓同學更懂得與人交際。」
儘管交大仍有服務學習課程的要求,但所有的服務課程都有學分以及時數,而對此李小姐也表示「因為老師認為學生也付出許多,讓學生有同等值的收穫,學生也會相對的平衡,因為有獲取學分數。」
然而,她也不諱言的表示,有許多機構認為學生的短時間服務是種困擾,原因是學生沒有社會經歷,也不太具備專業的服務能力,所以對於機構而言,需要花時間去教導學生了解、熟悉服務內容。但若是只去一天幾小時的短時間服務,就會對機構本身非常不便,因此她認為若能有基本時數的要求,讓學生能以較穩定、長期的方式到合作機構服務,會是對雙方比較好的方式。不僅機構能有穩定的志工人數,對學生而言,服務學習也不會只是去短時間體驗,能夠有更深層的體會和理解。
政大學生會提出廢除服務學習課程零學分制度。(圖片來源/臉書)
服務學習真的有服務到嗎?
社會福利機構大多都是缺乏資源和人力的,因此服務學習課程的開設,讓同學到機構服務能有效減緩人員不足的問題。但學生服務的動機大多是因為學校要求,不是自發性的服務造成學生拿到時數便離開,志工的流動率變高成為一大問題。
有些機構為避免志工流動率過大,會拒絕招收短期的志工,國立台北大學社工系大三的吳欣宇同學表示:「到偏鄉服務的短短幾天,其實無法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我覺得我們就像是去參加偏鄉體驗營的過客。」
其實服務學習受益最大的是去服務的學生,因為在服務的過程中,志工能從中學習各種經驗,獲得的反倒比被服務者來的多。「我會覺得不是我們在幫助或給予他們什麼,而是我們從他們身上得到了東西。」國立台灣大學生傳系大三林培祺說到。究竟學生到社福機構服務學習是否真的能實際地提供幫助,以及非自發性的服務是否真的能有好的成效,成為目前服務學習必須面臨的一大難題。
學分成學生的服務動機
自服務學習課程被列為大學畢業門檻,學生在學校的要求下修服務學習的課程,是否影響學生的服務動機成為一項爭議。李欣玲說:「儘管學生不是抱持主動學習的意願,但經歷過服務過程,大部分的同學都有收穫、成長,也能從同學的心得中看到同學所獲得不同於專業科目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
不只有大專院校,國高中對學生也有服務學習的要求,竹苗投青年志工站的負責人李瑋婷根據自身的經驗觀察發現,大學生在服務學習過程中的普遍表現較高中生更為積極主動,且溝通上表達力好,也比較清楚了解自己的目標,過程中也能自己掌握。但她也提及高中生的參與率會較大學生來得高。
李瑋婷說道:「同學是有可能因為學校要求才會做服務,但由於竹苗投青年志工站與交大並無直接的服務學習課程,因此目前前來服務站學習或參與服務活動的學生皆以自發性居多。」而她認為因學校要求才會做服務,可能較常發生在校園內的服務活動。
參與竹苗投青年志工站的高中學生較大學生多。(圖片來源/竹苗投青年志工站)
服務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儘管服務學習課程存在著一些爭議,但其出發點仍為正向的。因此學生如何從中學習最多,也成為學校開設課程的一大考題。而李欣玲建議,與學生自身專業相關的服務,學生所獲得的體認、成就感會比較多,也會提高服務的成功率。另外,跟「人」有互動的服務,因為校園環境相對單純,所以學生能透過走出校園與社會接觸,會更認識社會樣貌,也會更懂得與不同的人溝通相處。
她也坦言,交大仍有學生的服務學習是從事打掃工作。也因為服務對象不是人,所以相較之下獲得的收穫也較不深刻。而讓學生在服務學習課程中有所收穫,老師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必須考量到學生的年齡和專業,安排適合的服務內容,才能有效達到服務學習的目的。
交大學生應用專業知識到國小教學實驗。(圖片來源/交大服務學習中心)
服務學習的未來式
服務學習課程的宗旨在推動「課程」結合「社區服務」,協助學生應用課堂所學、增進自我反思能力、瞭解社會議題及培養公民素養。
考量到每間大學的屬性不同,各校應有合適的服務學習課程。以交大為例,理工為專長,做科技專業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人文層面,因此校方考量學校性質,認為服務學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推廣學生能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或與人互動的服務,讓學生能透過服務學習實際獲得教科書外的知識,並能在未來出社會後實際應用。
關鍵字:大學、服務學習、爭議、服務時數、做中學
縮圖來源:王晟家 拍攝
閱讀更多交大喀報的文章
看更多文章
【更多請上公益媒合平台《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官方網站;《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粉絲團】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