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為霸凌特殊孩童的幫兇!從小教孩子尊重差異
文/周雅淳
大人在建立孩子身體界線的過程中應扮演的角色:要給孩子討論、試錯的空間,不光是教養者,而是整個社會都要成為一個友善的空間,在特殊兒童的性教育上,這樣的原則更為重要。
「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動員全村之力」,現在幾乎已經成為大家琅琅上口的口號,但在特殊兒童的長大過程中,卻常有「就算大家沒有刻意歧視,但也對這些孩子的存在忽略或者不知如何應對」的經驗。
特殊兒家長有龐大教養、經濟壓力.少數孩子才有足夠資源
我們設想一個很理想的狀態: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發現有智能發展遲緩的問題,因此得以及早進入早療系統,學齡後的生活也得到很好的特教與融合式教育,家庭、學校、醫療系統都對孩子有很好的支持。
但在現實中,這樣「完美」的教育及社會化歷程,僅能發生在很少數的孩子身上:孩子的照顧者必須具備相當的嬰幼兒發展知識,能夠與醫療系統配合,甚至自費參與各種早療課程等。
要有如此完整的支持系統,孩子的原生家庭需要具備強大的經濟、知識、教養能力,不要說經濟、階級弱勢家庭了,即使一般中產階級家庭,也很難同時承擔巨大的教養及經濟雙重壓力。這部分在其他家庭的眼中,常是一種「愛莫能助」的狀態:可能很同情,但同時也覺得「幫不上忙」。
保護特殊孩子不和同儕互動.孩子反而更易受傷
本來特殊孩子要上這些早療課程,就比其他小孩少了許多與同儕相處的時間與機會,加上特殊孩子的行動力不如同齡小孩,如果大人沒有特別介入,通常在相處時,一般孩子衝得快,不會特別想到要等待,特殊孩子的照顧者可能會因為這樣的狀況,對自己的小孩更為保護,最後成為一種無奈的循環:照顧者的保護方法是減少「可能受到傷害」的互動機會,一般孩子因此無法了解特殊孩子的狀況與需求,更不知道如何跟這樣的小孩相處。
這樣的保護方法在幼年或許還行得通,但到了上學,尤其國中之後,孩子進入青春期,狀況會變得更加嚴峻複雜。我們對於智能障礙孩子有一個錯誤的想像:「他們是永遠長不大的天使」,這樣的說法忽略了「智能障礙孩子此時的身體也開始發展性慾望」的事實,若加上孩子所處環境不友善、不了解社會規範對自身的保障,孩子很容易受到侵害。
超前部署,特殊孩童不光是原生家庭的責任!
從小應讓孩子認識特殊孩子的需求
同儕對智能障礙孩子的性侵或霸凌,常常伴隨了利用受害者對友誼的渴望、身體的好奇、言語表達的吃虧或弱勢等。此時這些加害的孩子變成了「壞小孩」,但我們可能從未教導孩子,怎樣理解這些特殊孩子的差異與需求。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超前部署」:到了青春期再來跟孩子談與特殊孩子的相處之道已經為時太晚,從小就要建立所有孩子「有差異並正義地對待他人」的能力;以及需要超前部署的是一般的家長和孩子,而非特殊兒。
※原文刊載於2020年06月號《媽媽寶寶》400期。
※延伸閱讀
想教孩子自我保護,先成為孩子信任的人!即使愛孩子,也可能無意中給予傷害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