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品牌 Beyond Object 由旅英設計師陳函谿於2014 創立,領域涵蓋居家配件、設計文具,在裝置展覽、燈具與家具的設計方面亦有所涉獵。設計低調簡約,卻帶有讓人驚喜的巧思,乍看這些美麗的物件或許讓人摸不著頭緒,細細品味卻發現這些如同藝術品般的物件各具十足的功能性和故事性。團隊持續以解構手法探索物件本質,並大膽挑戰不同製造工藝的極限。其設計快速虜獲全球設計愛好者的心,成功打入巴黎 Colette,倫敦Fortnum & Mason 百貨,邁阿密Luminaire,東京蔦屋書店等設計名店。設計作品亦成功打進紐約 MoMA,巴黎龐畢度中心,倫敦Design Museum 等重要博物館通路販售。
從英國發跡 挑戰歸零後的無限可能
陳函谿從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後,以工作室形式進行創作,作品皆採少量手作生產,透過歐洲大小展會與藝廊及品牌合作,逐漸闖出一條路來。經過數年積累,於 2014年成立品牌「Beyond Object」。
Beyond Object 從英國發跡,以特殊表現形式結合台灣的製作工藝以及工業生產技術,回歸產品的本質,通過解構手法進行思考,挑戰歸零後的無限可能。如最開始的產品是一件有著幾何圖案、透明主體的隨身碟,與市面上眾多在既定款式上,強化外在包裝的做法不同,選用微型晶片,將滿足隨身碟機能的構造縮至最小後,後端空間相對增加了,運用雕塑手法搭配透明材質,滿足基本功能外,還能帶給使用者思想衝擊及視覺美感。Beyond Object 嘗試通過產品設計與使用者進行對話,推出後也獲得不錯的市場迴響。
是解構的意外驚喜 亦或是縝密設計的完成品
其實更像是一種實驗的進程。舉例來說,驅動一個時鐘的必備要件是什麼?時鐘的基本構造是什麼?這些元素可大可小,在眾多排列組合中,構築出新的可能,藉由不斷實驗,找出最接近心中所想的完成品,一個和諧又合理的答案。
從文具到生活用品 格局不受限
不只好看,還很實用,許多人常把包浩斯和現代主義簡單的劃上等號,卻遺漏要賦予其設計價值,而非僅注重形式上的極簡。Beyond Object 的產品觸角,從文具延伸到家居產品,格局放大後,又將面臨怎樣一番不同的美好風景?
文具系列問世後,Beyond Object 開始思考市場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成立品牌後,需要在許多設計之外的事情上著墨與投入,如何讓產品和團隊站穩腳步,不斷調整、強化,漸趨成熟後,Beyond Object 將挑戰難度提高,遂有了設計家居產品的想法。
好的創意幾經輾轉 又回到設計軌跡中
Beyond Object主理人陳函谿提到,他求學時期研究所的畢業製作主題就是時鐘,當時設計了一個只有鐘面,沒有時針、分針,利用光影變化呈現時間推移的作品;另一個作品是透過不同的運轉模式,表現時間進程。當時的設計受到許多藝廊的肯定,也接收到不少洽談意願,只是這兩件作品偏向Beyond Object早期與藝廊合作的小量生產,較難進入人們的日常,或打進商業市場。
2016年開始,Beyond Object在文具系列已有了初步成績,供應鏈亦漸趨穩定後,將設計的觸角,轉往家居產品設計,於是時鐘這件事又很巧地,回到了設計軌跡中。如Silo Clock這款時鐘,便是將當初的畢業作品與市場連結後,改良而成的產物,以幾何鐵線取代時針、分針,每個時間三角形指針會指向不同方向,進而構築出不同的形態變化。宛若一個輕巧俏皮的雕塑,和光影相輔相成,將時間這個抽象的概念,實體圖像化了。你能清楚看見5點是什麼形狀、3點是什麼形狀?其實非常有趣,也是Beyond Object邁向家居產品的第一步。
有些物件從未被製造過 卻一直被需要
最初Silo Clock在進入量產階段時,其實也受到不少阻礙,當時的生產公司並不覺得它是時鐘,也從未量產過同類產品,經過大量不斷的調整和溝通,每一版的結構,都持續在進化及變化,前後共花了3年左右慢慢將它升級。一開始產量很少,不足以負荷市場需求,一直到去年才慢慢達到一個比較好的供需平衡,也通過這些調整,使供應鏈更為成熟,後續更推出多款不同概念造型的時鐘產品,例如不只能設置在牆中央,還能放置在空間中各處角落的Curvo Clock。若將每件產品視為一個專案,不同的素材,會為產品帶來不同的衝擊。從最開始的金屬,到石材、木材等,得素材加工的可能性與限制,從而製造出產品差異性。
Beyond Object持續探索哪些產品是市場需要,但從未被製造過,不放棄尋找新的可能性。短期目標會著重在家居這塊,站穩腳步後,再去挑戰不同類型的產品開發,將這些年的種種積累,視為一個起點,帶著它,開展更多、更遠大的冒險。
Beyond Object
+44-7724-711180 / 02-7751-5117
[email protected]
www.beyond-object.com
更多其他文章分享:https://www.idshow.com.tw/idtalk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