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皮膚黃別慌! 小兒科醫師解答黃疸常見問題

記者: 健康醫療網
社會新聞 | | 觀看數:0
新生兒皮膚黃別慌! 小兒科醫師解答黃疸常見問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生兒黃疸是台灣新生兒很常見的問題,若輕忽則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例如腦損傷、發展遲緩、智能障礙、痙攣甚至死亡,因此常會讓爸爸媽媽感到心慌。

膽紅素濃度過高 容易產生黃疸

為什麼有些寶寶眼睛和皮膚看起來黃黃的呢?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王信驊醫師表示,當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過高時,就會造成眼睛黏膜和膚色變黃。新生兒紅血球較成人多,產生的膽紅素也較多,加上代謝的能力較不好,因此膽紅素易高於正常值,就容易發生黃疸。

多數為生理性黃疸 可分成哺乳性和母乳性

大部分寶寶的黃疸多屬於生理性黃疸,可分成哺乳性和母乳性黃疸。王信驊醫師說明,哺乳性黃疸約在出生後2至4天開始發生,與奶水攝取量不足及腸肝循環增加有關,而當奶水量足夠與餵食習慣建立後,會在出生後一週內緩解,不需要特別治療;母乳性黃疸則是因母乳的正常成份(如beta-glucuronidase)影響到膽紅素的代謝而導致,約有三分之一餵哺母乳的寶寶會有超過兩週的持續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7天發生,6至14天達到高峰,並在1至3個月消退。

哺餵母乳對預防黃疸惡化很重要 是否中斷尚無定論 

如果有哺餵母乳,需要因為新生兒黃疸而停止嗎?王信驊醫師說,哺餵母乳的寶寶,出生後頭幾天的餵食與營養支持,對於預防黃疸的惡化是很重要的。而中斷母乳哺餵的治療方式,目前尚未有定論,有些研究建議當膽紅素數值介於14至20 mg/dL時,可中斷母乳哺餵以配方奶取代,若黃疸導因於母乳,則黃疸數值會以每天3 mg/dL快速下降,在中斷母乳哺餵24至48小時後,就可用配方奶與母乳搭配的方式進行餵食。

病理性黃疸 嚴重恐致神經傷害

另一種為病理性黃疸,需要做進一步檢查與積極治療,其可能原因為新生兒溶血性疾病、遺傳性溶血性疾病、感染等所引起,若未能及時注意,使得無法代謝的膽紅素藉由血液循環到頭部而進入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神經傷害,就是所謂的膽紅素腦病變「核黃疸」。

黃疸會隨成長消除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在治療上,會根據發生原因及程度來決定,方式包括照光療法,以及針對照光治療反應不佳或嚴重黃疸的寶寶,進行換血治療。王信驊醫師提醒,隨著孩子一天一天地長大,引起血中膽紅素含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會逐漸消除,孩子的黃疸就會慢慢消退,但仍需要爸爸媽媽多留意,及早發現異常,及早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再見了,萬惡雙下巴! 瘦臉拉提全部到位!

疫情還在!計程車隊配備「消毒瓶」 民眾搭車更安心

強菌來襲,腸道大騷動? 人氣動畫「工作細胞」教你啟動妙方對抗壞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3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20-09-12 18:1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