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自認症狀好轉未定期追蹤 75歲翁腿部竟發黑
一名75歲伯伯,是老菸槍,加上四肢周邊動脈狀態不佳,年初因腿部出現傷口就醫治療,但因仍有殘餘血管狹窄問題,醫師建議需再次回診追蹤,但伯伯自認症狀緩解,因此不以為意,直到半年後腿部發黑,才趕緊就醫,確診為慢性周邊動脈栓塞;所幸經經皮動脈整形術治療,才躲過截肢命運。
周邊動脈栓塞 6大高危險族群要小心
周邊動脈栓塞患者初期可能會有下肢間歇性跛行現象,到了中晚期,即便短距離走路也容易腳痛,且平時也有痠麻和疼痛感,皮膚則會變紫或變黑。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張育晟表示,包括老年人、體重過重、有心臟血管病史、腦血管疾病、三高、抽菸者等為高危險族群,當出現下肢冰冷、患肢水腫等情形時,且無正確診斷治療,恐面臨截肢。
經皮動脈整形術傷口小 術後數小時就能下床
張育晟主任解釋,經皮動脈整形術也就是俗稱的氣球擴張術,藉由血栓溶解後,用塗藥氣球將藥物塗抹於患部,這時藥物會抑制血管內膜增生,避免血管再度狹窄,手術不僅傷口小,且治療後數小時就能下床活動,降低患者疼痛感,通常住院一天就能出院。
初期症狀較易忽略 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檢查
術後建議應穿著包覆整隻腳的鞋子,避免再次受傷,且選擇棉質襪有助保暖促進血液循環。張育晟提醒,患者平時也應勤擦乳液,加強腿部保濕,預防乾裂產生傷口,最重要預防勝於治療,尤其疾病初期較容易被忽略,若為高危險族群,應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並遵循醫師服藥,才能降低疾病誘發的機率。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5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