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恩平
現任:統一期貨投資顧問部經理
經歷:證券/期貨分析師
非凡、東森財經節目來賓
中央、台北、宜蘭等多所大專院校講師
專長:國際經濟情勢分析、期權策略交易、程式交易
----------------------
在9月15日蘋果的秋季發表會上,如事前各界預測,受到疫情衝擊的影響iPhone 12將延後上市,線上發表會上僅看到新款iPad和Apple Watch的蹤影。儘管評論對iPad Air具有較高的評價,但果迷仍難掩不見iPhone新機的失望,蘋果(AAPL)股價也自消息傳出iPhone 12推遲上市的消息後,持續走弱。
但近期有市場消息指出,蘋果將在10月13日發表iPhone 12新款手機,並於10月16日起開放預購。許多人紛紛表達了對於蘋果新機的期待,甚至有許多研究機構開始對於新機推出後對股價影響的預測。然而蘋果新機的推出,真的會激勵蘋果股價走高重新返回八月股票分割前的高峰,乃至於激勵台股走高嗎?
iPhone營收佔比逐年下滑 服務及穿戴裝置重要性持續攀升
觀察近年來蘋果的整體營收結構,可以發現在2015年時,「iPhone」的營收佔比來到最高峰的66.3%,而後開始逐年降低到了今(2020)年前三季,下滑到53.1%創下新低紀錄。反觀「服務」及「穿戴裝置」的佔比出現了大幅提升,從2015年分別為8.5%及4.3%,上升到今年的18.7%及10.8%,兩者合計已接近三成水準,在這一消一長之間可以看到蘋果營運重心的轉變。
若以營收絕對數字而言,iPhone的營收高峰則是落在了2018年,全年有高達近1650億美元的數字,主要是受到前一年iPhone X首次以全屏幕的造型亮相,並搭載了臉部辨識系統,吸引了不少市場目光,也帶動了一波換機潮。
但即便如此,在「iPhone」系列的營收佔比上,相較於前一年也僅僅出現了不到0.5%的小幅彈升,隨後恢復了佔比逐年下滑的趨勢,顯見「iPhone」系列在未來對於蘋果的重要性也漸漸減弱,而蘋果也逐漸的由實體商品的銷售者,轉向提供更多軟體服務轉型。因此,對相關供應鏈的影響力,自然也會慢慢下滑。雖然這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但趨勢是明顯且不可扭轉的,我們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
新機發表 股價不漲反跌
若我們實際檢驗過往蘋果新機發表後的股價表現,會發現多數的狀況下,於發表會前蘋果股價較易上漲,但在發表會後,卻以下跌機率較高。同樣的,台股在蘋果供應鏈龐大勢力的影響下,加權指數也有類似的現象發生。
其中僅在2019年的iPhone 11發表後,蘋果股價及台股雙雙出現了持續性的大漲走勢。但若對於2019年的iPhone 11發表還有印象的讀者應該會記得,因為前一代iPhone XS系列的天價定價策略,招致了大量的負面評價,即便最便宜的iPhone XR入門款也要749美元,XS系列甚至要999美元起步。而iPhone 11則顯然記取了這項教訓,入門款調降至699美元,這也是iPhone 問世以來首次的調降售價舉動,超乎市場預期的訂價,使投資人出現了積極的買進相關股票動作。
若排除這次的「例外事件」,我們會發現蘋果新機上市對於股價來講並不是利多消息,甚至可略為偏向於利空解讀,會造成這樣的原因不外乎是「利多出盡」所致。因為蘋果習慣在新機上市前,透過各種市場傳言、網路推測功能文章或是渲染圖等等藉以造勢,使市場在上市前對新機發表多有期待。各大研究機構也都紛紛釋出相關研究報告,推估新機可能會帶來的效益,使投資人瘋狂買進。等到期待已經一一實現,且沒有超乎預期的亮眼表現,自然會有一波收割的賣壓湧現,壓低股價自然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美大選不確定性升高 台股欲漲不易
在結合了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近年蘋果不斷的調整營收比重,iPhone營收佔比持續下滑,而在服務及穿戴裝置則反向上升。這樣的趨勢會使iPhone銷售狀況對蘋果整體獲利的影響持續降低,連帶的對於股價的影響力也有同樣的效果。再加上過往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期待蘋果新機上市對股價的推升是很難實現的,我們應該要拋開這樣的不切實際的期待。
時序進入十月,距離美大選日益逼近。在川普與拜登選戰進入白熱化的狀況下,川普很可能會有「意外之舉」擾亂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因素無法排除,再加上今年三月以來的股市反彈又快又急,股價來到了歷史高位附近,想再持續走高難度驟增,回檔風險上升。此時,多數投資人早已獲利滿滿,既然預期當下的風險已無法帶來相對應的報酬,資金自然較傾向選擇退場觀望,使股市缺乏推升力道。
台股在經過了長達兩個月的震盪盤頭過後,勢必需要一些時間與空間來調整步伐。等待美大選結束,不確定因素去除,再配合年底聖誕節傳統旺季、消費需求回溫,此時才是股市重整腳步展開另一波攻勢的時機。
投資人不妨耐心等待,調整手中投資部位,靜待下一次行情的來臨。若持股較多的投資人,也應建立適當的避險部位,為自己的財富加上一道保險,方能持盈保泰!
※理財周刊1050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金融業不妙?股價會說話!
◎封面故事>散熱廠持續增溫
◎理財我最大>趙光晨:投資外匯,先克服心魔!
◎全球理財觀>白宮確診風暴 防疫概念股再聚焦
◎財經趨勢透視鏡>蘋果新機將發表 對台股有助漲?
◎金融科技新論>政府應即積極推動區域貨幣落實合作經濟
◎房市觀察>從房地合一稅與買賣移轉數量觀察房市復甦議題
◎房地產會客室>當前都更與危老的不確定因素有哪些?(五)
◎戰情室>台股一路發操作策略
◎AI嬉遊期海>交易風險與承擔
◎理善大家來>齊心協助新移民 學習理財新方式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