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來市面上常可以看到「可可豆殼茶」或「咖啡葉茶」等新興茶飲,主要是將原本不會食用的農作物,甚至將丟棄的部分再加工食用。食藥署表示,因此這些非傳統性原料在提供給消費者作為食品使用時,得先經安全評估,才能確保食用不致造成健康危害。
可可豆殼得額外取出 較少有食用經驗
其中像是可可豆殼,就是將可可豆在製成可可或巧克力產品的處理過程中,產出的農業副產物,可可豆烘焙前或烘焙後,與胚芽一起移除,通常一般人不會特別吃額外分離取出的可可豆殼,與一般飲食常見的可可豆或巧克力製品不同。食藥署解釋,另外咖啡葉也與咖啡樹傳統會食用的部位咖啡豆不同,目前國內也未有食用的歷史經驗。
衛部訂原料申請作業指引 確保可可豆殼食用安全性
為了確保國人飲食安全,一方面幫助提高可可樹及咖啡樹的經濟利用價值,以促進經濟發展,衛生福利部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共同合作,除了訂有「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申請作業指引」,提供需求者申請,透過評估及審查程序,確保可可豆殼、咖啡葉的食用安全性。
草案未來可望施行 增進農產品附加價值
目前衛福部已陸續預告相關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草案。食藥署強調,未來草案正式施行後,符合規定的可可豆殼及咖啡葉就可以製成茶包,提供給消費者飲用,不僅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也能增進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0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