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Hit AI & Blockchain》人工智慧暨區塊鏈產業高峰會
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暨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創會理事長王可言,即將參與第四屆《Hit AI & Blockchain》人工智慧暨區塊鏈產業高峰會!
2019年就已經初露頭角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概念,自2020年6月起開始大鳴大放,由Compound帶起的流動性挖礦風潮,使得上千個DeFi項目湧現,各式公鏈開始爭奇鬥豔,鏈上鎖倉量、交易量頻創新高。
隨著猶如以往ICO(首次代幣發行)的「暴富神話」又在實現,DeFi到底會不會重蹈首次代幣發行覆轍,重演泡沫化的歷史?
「所有熱門產業都會從熱潮走到低潮,不過在退潮之後,才能分辨出企業的好壞,泡沫化不見得是件壞事!」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暨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創會理事長王可言強調。
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人們開始對傳統金融體系存疑,漸漸將原本對可信賴之中介機構的信任,轉移至以去中心化概念為本的加密貨幣,於是比特幣興起;2020年的COVID-19,則是為全世界帶來了經濟衝擊,當人們發現傳統金融不再能為生活帶來協助,DeFi熱潮瞬間爆發。
王可言認為,DeFi確實有其價值,眼下市場看起來也對其有需求,不過若太多人一起投入,很容易出現以DeFi為名目行騙,或是由於DeFi團隊高估自己能力,而使得實際獲利與投資人想像不符的相關詐欺事件出現。
「脫離實際價值就會變成泡沫,這點值得各界小心觀察。」王可言同時點明,如今的DeFi將區塊鏈產業帶到了新一波高潮,但凡事盛極必衰,預計區塊鏈產業將在2023年迎來低潮,屆時能存活下來的應用,才會是真正有價值的應用。
過去曾在美國IBM工作過20年的王可言,自2011年返台擔任資策會副執行長及技術長後,就積極協助台灣發展智慧系統服務、雲端、大數據資料分析、AI等技術,還長期致力於整合國內新創人才、資源及技術,積極將台灣打造成為新創基地。
除了長期深耕金融科技領域之外,王可言近年來更積極推動台灣在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的發展,包括協助台灣企業導入區塊鏈、促成台灣區塊鏈暨加密貨幣自律組織(SRO)的建置,協助制定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行為準則,並協助國發會推動區塊鏈大聯盟,擔任應用推廣組的召集人。同時,他也持續透過各種方式,促成產業與政府間的溝通與了解。
王可言多次強調,法規與自律事實上是一體兩面,必須共同推動才有效,因此他主張,透過監理、科技、消費者之間的對話,來決定什麼才是對於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產業最好的管理模式。
那麼就他看來,台灣監管單位未來是否將針對如今蓬勃發展的DeFi領域,祭出相應監管政策?DeFi業者又該如何因應呢?
王可言直言,其實目前台灣的DeFi項目規模都還小,所以除非出現嚴重的詐欺事件、帶來系統性風險,否則政府在考量監理成本,以及過去試圖監理STO(資產型代幣發行),卻帶來資金外逃的後果後,目前看來針對DeFi領域進行監管的需求還不強,但仍應持續追蹤,與業者溝通未來監理模式。民眾也應保持謹慎,千望不要抱著害怕錯過(FOMO)的心態,盲目搶投,造成自己的損失。
不過若日後政府真的要介入監管,王可言也呼籲監理機關,應在系統性風險與機會風險這兩個槓桿間作權衡,不要太早訂定太強硬的法規,把整個產業掐死。
「真正的顛覆式創新還未出現!」王可言指出,如今的DeFi項目都仍處於發展初期,他心目中的去中心化金融,應該要能與生活與產業需求結合,活絡地方經濟,如Fusion$360就正在推動以融合企業ESG及員工購買力,來協助地方創生產業發展的創生市集,連結更多產業並擴大生態圈的價值,期待未來有更多優質項目湧現!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