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杭州雨後蘇東坡做的「東坡肉」

記者: 袁紫衣
生活知識 | | 觀看數:0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杭州雨後蘇東坡做的「東坡肉」

東坡肉,大家都吃過吧?紅酥酥的五花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燉得酥軟,往舌尖一放便輕輕化開,唇齒間帶有酒香芬芳。

這道被稱為浙菜經典的名菜——「東坡肉」得名於才華橫溢的大文豪「蘇東坡」蘇軾,宋朝至今,一塊平淡的豬肉,究竟是怎麼變成一道人盡皆知的菜肴的呢?

 

1133833

 

一、徐州的洪水

 

北宋熙寧末年,蘇軾被派到徐州任知州。剛上任不久,便遇上了黃河決口,洪水淹到了徐州城下,蘇軾責無旁貸,親自率領禁軍武衛營,和老百姓一起築堤、抗洪。

洪水消退以後,徐州的老百姓非常感謝這位同甘共苦的官員,紛紛殺了家裏的豬贈送給蘇軾聊表謝意。蘇軾看著滿院子堆滿的豬肉,於是指揮廚子改刀烹製,回贈給一同抗洪的老百姓,這是「東坡肉」第一次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

 

1133834

 

二、黃州的山坡

 

在徐州以後,蘇軾的仕途並不順利,曾被流放又被關到監獄裡,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年。蘇軾閒來無事,在黃州的一塊荒地上種起了莊稼,沒事除除草、喝喝酒,打發心中的失意之情。由於這塊地在黃州城的東邊,他便自嘲為「東坡居士」。

當時黃州,肥豬遍地,但是很少人吃豬肉,於是蘇軾一有機會就自己煮肉吃,他還寫了首打油詩《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人們聽到這首像「菜譜」一樣的打油詩,「東坡肉」的名聲也慢慢傳開了。

 

1133835

 

三、杭州的雨

 

「東坡肉」真正名聲大噪,是蘇軾在杭州任知州的時候。

初到杭州的情形,與他在徐州幾乎相同——大雨不止、湖水氾濫,西湖被葑草湮沒了大半,蘇軾再度身先士卒,發動20萬民工疏浚西湖,把挖掘上岸的湖泥堆築成一條溝通南北的長堤(就是現在西湖風景區大名鼎鼎的蘇堤)改善了洪澇的狀況,也便利了交通。

 

1133832

 

杭州人民聽說蘇軾在黃州、徐州喜歡吃豬肉,又紛紛擡著肉和酒送到他家門口。蘇軾同樣把肉做熟了回敬百姓,但這次稍有不同,他加上了酒一同烹煮,燉至酥爛,待肉出鍋,大名鼎鼎的「東坡肉」就這樣完成了。

 

四、鄉愁的滋味

這麼多肉,為什麼蘇軾偏愛豬肉呢?這一切可能和他母親有關。

蘇軾的母親來自眉山,此地自古擅長烹調豬肉,尤其盛行一道叫「白水煮肉」的菜餚,想必是媽媽親手做的美食,讓少年的蘇軾記住了這種家鄉的味道。後來蘇軾不斷改良、調製,終於做出了這道經典的「東坡肉」。

 

1133836

最後更新時間:2022-07-31 22:28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