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是政府收入最大財源,去年全台稅收超徵4500億元,其中可動用的1800億元將全民共享,每人擬發現金6000元,最快預計在2月底、3月初入帳,未料這卻引發「沒有繳稅的人不該發」之爭論,讓不少人好奇超徵的錢究竟從哪來?事實上,這筆稅金是因大企業賺錢、交出亮眼的經濟成果,才會讓稅收年年超徵,尤其台積電、陽明海運、鴻海這3大企業更是我國的「繳稅王」。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自2015年至2022年期間,一般免稅額從8萬5000元調升至9萬2000元,單身標準扣除額從9萬元調升至12萬4000元,有配偶的扣除額則從18萬元調升至24萬8000元,每調整一次,代表民眾可以少繳一點稅。
▲台積電、陽明海運、鴻海賺大錢,讓稅收年年超徵。(示意圖/ENews)
財經專家翁偉捷表指出,真正的稅收來源幾乎是國內企業,「企業業績實在太好、賺太多錢,在過去繳稅的過程當中,一併上繳到國庫裡,收到的稅變比較多,那超過原先政府預估值,就形成了這次稅收超徵的狀況」。
雖然疫情之下,全球經濟情勢不穩,但台灣防疫有成,且科技需求在疫情期間大爆發,使科技產業跟航運業的外銷獲利高,政府2021年度編列預估的經濟成長率為5.08%,實際成長率卻高達6.53%。經比對企業財報數據,推估企業繳稅金前3名,分別是超過550億的台積電、超過270億的陽明海運及約65億的鴻海,這3大企業對稅金的貢獻,是2022年政府稅收大滿袋的關鍵。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