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於去年5月4日在火星上偵測到芮氏規模達4.7的震動,起初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隕石撞擊所造成的,但經過調查,意外發現火星內部板塊相當活躍,此次震源是火星巨大的地殼板塊移動所致,是火星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地震。
▲ 去年5月火星發生芮氏規模達4.7的大地震。(示意圖/ENews)
根據《物理網》報導,由牛津大學、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中國科學院、印度太空總署與歐洲太空總署等機構合作的大型跨國研究計畫對火星進行地毯式的偵測後,今(18)日在美國頂尖地科期刊《地球物理研究》發布研究成果,揭示此次震動是因為火星深層的板塊移動所致,而非隕石撞擊造成。
據了解,岩漿和板塊的形成及移動都需要水,地球的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也是因為岩漿遇到水冷卻的速度不同所造成,由於火星上沒有水和火山噴發,因此外界認為,火星的地殼應早已停止循環,如今卻發現火星地殼的活躍度遠超人類的想象,讓科學家感到非常驚喜。
主導研究的牛津科學家費南多(Benjamin Fernando)表示,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地震發生的機制,但這一重大發現讓科學家們對火星有進一步了解,也對未來火星研究與探勘會有很大啟發。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