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地震頻繁發生,不僅對人們的生活安全造成威脅,還可能引發「地震症候群」,一旦出現5大症狀,應盡快就醫並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倘若一直有暈的感覺,則可以試著「看向遠方,並集中注意力於一點」,幫助內耳掌管平衡的「前庭」系統恢復正常。

▲ 地震頻繁發生,不僅對人們的生活安全造成威脅,還可能引發「地震症候群」。(示意圖/ENews)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提到,「地震症候群」(Earthquake Syndrome)也被稱為「假性地震症候群」(Pseudo Earthquake Syndrome)或「地震後頭暈症候群」(Post Earthquake Dizziness Syndrome),是一種在經歷頻繁地震後可能出現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其中常見的10大症狀包括:- 頭暈:感覺自己或周遭環境在移動或旋轉。
- 平衡困難:走路或站立時感到不穩。
- 耳鳴:耳內持續發出高頻嗡嗡聲或其他聲音。
- 焦慮:感到緊張或不安。
- 失眠: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差。
- 恐慌發作:突然感到極度的恐慌和不安。
- 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專注於任務或活動。
- 逃避行為:避免與地震相關的事物或情境。
- 過度警覺:對周圍環境過度敏感。
- 易受驚嚇:對突然的聲音或動作反應過度。
- 持續的不安感:地震後無法進行日常活動,且持續感到暈眩和不安。
- 食慾和睡眠問題:因焦慮而吃不下飯、睡不著,且這些症狀嚴重影響到生活。
- 情緒波動:經歷了劇烈的情緒波動,如憤怒、悲傷或絕望,並且這些情緒難以自我管理。
- 社交隔離:開始避免與他人互動,或者感到與周圍環境脫節。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徵兆:如持續的恐慌、夜間惡夢、回避與創傷相關的事物或地點。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