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歷經了3年的高速增長,市場廠商林立,由於競爭激烈,有的電動車售價甚至已降至同級別燃油車水平,根據日媒《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中國的電動車產能已遠遠超出國內需求,但仍在以驚人的速度持續擴張中,預估明年將有近2000萬輛的過剩產能,引全球汽車市場愈發擔憂,為了應對供大於求的局面,中國將開啟「低價割喉戰」,以低廉的價格大量出口海外。
▲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引全球汽車市場擔憂中國將開啟「低價割喉戰」。(示意圖/ENews資料庫)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導致破產增加
《日經亞洲》報導指出,一般來說,汽車業產能利用率需要達到80%左右才能損益平衡,然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包括電動車在內,產能利用率僅有大約50%,由於產能過剩,中國已有數家新興的電動車商宣告破產。而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之所以能夠壓低成本,主要是因為電池採購網路集中在中國。
中國在全球電池製造業的領先地位分析
根據韓國市調機構SNE Research調查,去年全球前10大電池製造商中,中國企業就佔了6名。此外,電池的核心元件正極材料約有80%是在中國生產。在電動車製造成本中,電池就佔了30%至40%。國際能源總署(IEA)的數據顯示,中國電池的平均價格約為歐洲和美國的80%。
低成本優勢 中國50家企業投入製造
對中國的電動車商來說,他們能夠以低成本獲得鋼材和其他零件,同時政府也為研發和建廠提供了豐厚的補貼和其他支援,由於進入電動車市場的門檻低,吸引眾多中國企業紛紛投身於這一生產領域。據中國工信部的數據顯示,去年有超過50家企業參與了新能源客車的製造,而中國電動車產能的增長速度,已遠超過國內行業需求。
▲中國電動車產業面臨過剩危機。(示意圖/ENews記者AI繪製)
2025年中國會有近2000萬輛過剩產能
就有中國媒體分析指出,根據車商和地方政府的規劃,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將超過3600萬輛,而全年銷量預估約為1700萬輛,因此會有近2000萬輛的過剩產能。一些中國製造商認為,透過增加對歐洲和東南亞的出口可以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 汽車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成長了78%,達到了120萬輛,有觀點認為這個數字在明年可能會達到350萬輛,這恐對日本和歐洲的汽車製造商造成衝擊。
進軍東南亞市場與全球警覺性增強
據了解,比亞迪和其他中國電動車企業正在進軍泰國及其他東南亞市場,而日本汽車製造商在該地區擁有高達80%的市占率,全球對中國電動車企業的警覺性逐漸增強。 歐洲聯盟(EU)正在調查中國的電動車是否在政府補貼的支持下以低價銷售,不公平地阻礙了競爭。 針對這一問題,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本月訪問中國時表示,美方同意建立一個討論產能過剩問題的框架。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