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生,一位30多歲的上班族,自小就知道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他一直在胃腸肝膽科門診進行定期追蹤,肝功能一直保持在正常範圍,超音波檢查也未發現肝臟有任何病變。然而,今年公司的健康檢查結果顯示,他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現陰性。這讓趙先生產生了疑問:他的B型肝炎是否已經痊癒?他是否還需要繼續追蹤?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解釋,B型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臟所引起的。然而,感染後的症狀並不會像感冒或腸胃炎那樣在幾天內就會出現,大多數的感染者都是慢性感染,血液中可以驗出B型肝炎表面抗原。傳染途徑主要是血液、體液傳染,或是母親在生產時傳染給新生兒。
康本初進一步解釋,血液中驗出B型肝炎表面抗原,即表示為表面抗原陽性,也就是所謂的帶原者。在人體免疫系統的作用下,表面抗原有可能消失,即為表面抗原陰性,這種狀態可以用「功能性痊癒」來形容。然而,這並不代表肝臟內的B型肝炎病毒已經完全消失,只是暫時被壓制。當免疫力下降時,表面抗原有可能再度呈陽性,重新在血液中被驗出。因此,即使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現陰性,也有可能仍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
▲ 帶原者免疫力下降時,表面抗原有可能再度呈陽性,重新在血液中被驗出。(圖/shutterstock)
康本初指出,與B型肝炎相關的檢驗主要有三種: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和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表面抗原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陽性則表示體內有抵抗B型肝炎的抗體,核心抗體陽性則表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
對於B型肝炎帶原者,康本初建議,當病毒量上升或肝功能出現異常時,應積極接受治療,以避免引發慢性肝炎、肝纖維化,甚至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即使病毒量低,肝臟尚未出現病變,也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帶原者仍有可能傳染給他人,因此要避免與他人的體液或血液接觸。
康本初最後提醒,即使B型肝炎帶原者的表面抗原檢驗結果變為陰性,仍應定期追蹤肝功能和進行超音波檢查。對於沒有病史,但有肝炎、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人,應該到胃腸肝膽科門診,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抽血檢驗B型肝炎核心抗體或進行其他肝臟的檢查。B型肝炎帶原者未來肝炎發作、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都會增加,不可輕忽。目前,國健署有提供45-79歲的民眾(原住民40-79歲)終身一次的B型肝炎篩檢服務,不清楚自己是否有感染的民眾,可以到合約醫療院所進行篩檢,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