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覺得,明明沒有接觸到過敏源,但身上的濕疹卻突然冒出來了?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最新研究發現,原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調味料「鹽」可能是罪魁禍首。研究人員表示,飲食中攝取過量鈉質,可能會增加患上異位性皮膚炎(eczema)的風險。他們在期刊《JAMA Dermatology》上刊登的研究報告指出,每天多攝取1克鈉,也就是一個大麥克所含的鈉量,就能讓患者面臨異位性皮膚炎急速惡化的風險高達22%。
▲ 研究發現,飲食中攝取過量鈉質,可能會增加患上異位性皮膚炎(eczema)的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非傳染性、慢性的皮膚發炎疾病,主要症狀包括乾燥和癢。全美約有3100萬名成年人受其困擾,而根據國家異位性皮膚炎基金會(National Eczema Foundation)的統計,美國人一生中患上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為10%。UCSF相關研究的通訊作者、該校皮膚科副教授凱特琳·阿布巴拉(Katrina Abuabara)醫師在聲明中表示:「大部分美國人攝取的鈉都過量了,他們可以安全地把攝取量降到建議水平以下。」阿布巴拉補充道,「異位性皮膚炎的急性發作對患者來說很難應對,尤其是當他們無法預測發作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避免。」
為了進一步驗證鈉對異位性皮膚炎的影響,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21.5萬名英國30至70歲居民的尿液樣本和醫療記錄。科學家們利用這些人的處方籤確定他們是否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以及病情嚴重程度,並通過研究尿液樣本來判斷他們攝入的鈉量。研究發現,每多排泄24小時內的1克鈉,就會使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提高11%,使已患此症的人急性發作的機率增加16%,同時還會使病情更嚴重的風險增加11%。研究人員還查看了13000名美國成年人的健康和營養狀況調查數據,結果發現,每天多攝取1克鈉,就會使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增加22%。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