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來, 讀細節|Shopping Design

記者: Shopping Design
旅遊資訊 | | 觀看數:0
慢下來, 讀細節|Shopping Design

48038

01我總在等一件有趣的事發生

02當勇敢成為唯一的選項

03用自己的方式驗證這個世界

04慢下來, 讀細節

05不去經驗未知, 是人生最大的浪費

06旅行得更像個當地人

48039

【文字/許育華 圖片提供/蘇靖婷】

 

讀建築,在建築事務所工作的蘇靖婷,人生的好長時間都與建築相關,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在台北的事務所工作,當時一個人能製作一個案子,從測量、競圖、寫報告書、與公家機關接洽、改圖、施工、與承包商接洽,她負責前端工作,工作很辛苦,因為與政府機構來往,常常有大量公文,專業工作上的忙碌,再加上費神與公家機關的互動,每天朝八晚八,週末自主性加班,永遠覺得時間不夠用。初出學校,懷抱著偉大理想進入職場,在反覆地「裝修」工作內容中磨掉了不少熱情,這時候,腦中曾起了「working holiday」的旅行念頭,但天真地以為健康不佳就無法申請簽證而打住。

 

第二份工作仍在事務所,老闆是個重視生活品質的建築師,與業主或承包商協調的工作由老闆執行,她則負責把設計圖畫得更細緻,送圖到政府管理科請領建築執照、跑流程,不需要加班,日子過得很穩定;她說:「其實當時並沒有衝動或激情,但就是有一天,腦子裡閃出個念頭,我發覺自己已經29歲了,又想起打工度假的30歲年限,於是,三年前的想法又萌芽了起來,我認真研究了簽證規則,與醫生討論自己的健康是否適合出遠門,當時,我連簽證需要的約八萬台幣存款證明都沒有,於是請母親幫忙。現實的兩個重點:財力證明問題解決,身體狀況穩定,得到醫生的允許,『遠行』就這麼自然發生了。我總想,自己很幸運擁有太多愛,家人的支持與幫助才是能成行的關鍵。」

 

身邊有不少人到澳洲打工度假,但蘇靖婷選擇德國的理由,除了因為大學修過德文,學生時代讀到的一本書《乾杯柏林大街》也讓她印象深刻,於是就這麼來了德國。出發前,她辭了台中的工作,到台北一邊學德語為出發做準備,一邊做室內設計相關工作;正在柏林的她回想起那一段時間,覺得那幾個月,讓她恍然明白了為何潛意識要暫停台灣的生活,「我的心靈其實很枯萎的。當時身邊都是對物質慾望很高的人們,大家的自我意識感消失了,只是跟著別人腳步走、趕流行,別人有什麼包,他們也要有,每週有一定有要去喝的咖啡、一定要去吃的餐廳,我並非不想擁有好東西,但我又完全不認同重視物質潮流,非常糾結,甚至懷疑識是別人生病還是自己生病了?」

 

到德國來,最大的目標就是要看建築,嚮往新舊建築物聚集一起的樣子。蘇靖婷原本計畫在一年內換三個不同城市生活,不過卻發現生活過得自在舒服,根本沒必要一直移動。在她的眼裡,每天都彷彿旅行一樣,她會換不同的路線走路,觀察街上每一棟房子,就算再平凡無奇,都看得津津有味,「我會注意建築物的建造手法與材質,建築或裝潢的『收邊』,這邊的建築雖然簡單,但會隱隱約約做變化,整體看起來仍有一致性。台北也有很酷的建築啊,但總是與環境格格不入。」她解釋,像是陽台這個在台灣算是很卑微的空間,歐洲人卻處理得很好,好品質生活應該是在這種小地方上展現。又或者,她常常被公共空間設計背後的文化差異所打動,進而讓她思考東方與西方的不同思維。她舉例,「像有條馬路中央的分隔島上有停車格,卻沒有人行道,這在台灣肯定會被罵,但在德國卻沒問題?我不免就會想到是不是因為這裡車子看到人就會主動停下來?根本不需要人行道來規範?又或者,這邊地鐵裡並不劃線,但大家從來不擁擠,台北捷運也很有規矩,但地上劃了線,我常想,如果沒有了線去規範,人們仍然會自律嗎?」

 

在精神層面,太多衝擊讓蘇靖婷進行各種思考、反省,物質層面,德國人「做自己」的態度讓她覺得很放鬆,他們不會有「愛比較」的心情,大家在乎舒適多於品牌,她消費欲望減低,可以穿著樸素舊衣,背肩包自在過日子,完全不用擔心像在台灣一樣過於注重外表的眼光。

 

「時間到了,我還是會回家,並不會想永遠待在異國。看了很多建築之後,我並不會覺得自己會在建築技術上變得更出色,或者會變成更厲害的人,但我知道在未來,我在處理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上,會懂得多想更多,思考自己的設計,是否能與環境和諧相處,能與人類和諧共生。」這是旅行教蘇靖婷的事。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官網;歡迎加入《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粉絲行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後更新時間:2015-03-10 13:03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