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社交金融嗎 ? 是財經版FB ? 還是 ?

財經資訊 | | 觀看數:0
你知道社交金融嗎 ? 是財經版FB ? 還是 ?

73066

 

如果有做外匯交易的朋友,這幾年應該對「社交金融平台」這個名詞不陌生。許多外匯交易商,如 eToro 、 ZuluTrade 、 myfxbook 等外匯交易平台,近幾年來為了放大外匯交易量、賺取更多手續費,紛紛推出新興的社交金融交易功能。而這個趨勢也逐漸蔓延到股票與期貨交易。那麼「社交金融交易」到底是什麼?為何可以在短短幾年之間形成風潮呢?

 

社交金融平台閃耀光芒

你可以把「社交金融交易平台」想成是交易專用的 Facebook 或是 Twitter 等社交平台。這類平台把操作績效好的交易者,與那些缺乏交易經驗的交易者串連在一起。這些「先知」( Prophet ) 將交易資訊分享給其它交易者,讓經驗不足的新手或是持續虧損的交易者能夠複製「先知」的交易紀錄來改善交易績效,或是參考「先知」的交易建議做出其它決策。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沒錯,簡單來說就是「跟單」

當然,「先知」必須有些誘因才願意分享交易資訊。目前外匯經紀商的作法就是每次只要有人「跟單」,「先知」就可以減免一定金額的交易手續費。越多人跟單,先知的交易手續費會越低。當低到變成負的時候,那麼「先知」就會開始賺錢了。

 

有些平台的商業模式是直接收每月取諮詢費用的。例如 C2 ,它是一個純機械交易策略平台。上面有適合多種商品的不同策略可供用戶訂閱。它的計費模式以每個月計算,平均每月約在 100 美元左右。不要小看這個金額,當訂閱人數夠多時,這個金額相當可觀。

 

社交平台的最重要特性是,它的訊息轉發與推播效率非常的高。例如在 Facebook 上面,用戶只要發一則訊息,就會同時推播給所有朋友。這可以讓「先知」在分享交易資訊時,省去許多繁雜的步驟。另一方面,「先知」可以維持與訂閱戶之間的雙向互動討論,進一步並經營吸引更多潛在的訂閱者。

 

金融社群
 

(上圖為 zulutrade 外匯交易社交平台;點圖放大)

 

 

「先知」為何要釋出策略?

在社交金融交易平台上,「先知」著重在於提供交易建議而已。當然,在現實中交易的過程比這複雜一點。一筆交易的完成需要經歷篩選投資標的,擬定交易決策及執行交易策略這三個步驟。不過我們在這邊只專注在交易面。

 

相信很多人會有疑問,如果一個交易策略真的可以獲利的話,那麼「先知」為什麼要放出來讓別人跟?一個很直覺的想法就是市場的錢就這麼多,別人多賺,就等於「先知」少賺。那麼越多人跟單,不是會稀釋掉「先知」的獲利嗎?

 

這一個問題其實牽涉到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市場趨勢如何驅動?第二個層面在於市場是否為一個「零和競爭」市場?

 

 

驅動市場趨勢

投資人進入市場的唯一目標就是賺錢。每個人都希望當他們進入市場時,市場會按照他們所設想的方向運動。簡單的說,當買多時,你希望在成交後,市場價格往上不斷拉高。就算拉回,起碼也要在當初的買入價位撐住,不往下掉,導致你的帳面上虧損。

 

那麼市場要如何撐住在買入價位,甚至往上不斷飆升?簡單的說,就是要依靠成交量,而成交量要放大則需要源源不斷的金錢湧入。那這跟「先知」的交易建議有何關係?很簡單,因為「先知」的影響力比一般人大很多。

 

我們知道,在社交平台上面,朋友、粉絲數目越多的人,他的社會影響力、公信力會比一般人大的多。以 Zulutrade 為例,排名靠前的「先知」粉絲數一般在幾百至幾千人左右。這些人數在社交平台上面算微不足道,但是他們所持有的資金部位通常會超過數百萬美金。

 

記住,金融市場是用錢,而不是用人數在投票。一個具有眾多追隨者的「先知」,他發佈的參考價位可能在短期間形成相對穩定的價格壁壘,進而驅動整個趨勢的發展,並讓「先知」及投資者共同獲利。而這又會形成一個正向循環,讓「先知」能操控的資金部位越來越大,又回過頭影響市場趨勢的發展。在沒有跟隨者的狀況下,無論「先知」的交易策略多好,由於個人資金部位不足,因此需面對市場的不確定風險。而透過讓用戶跟單則可以減少「先知」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零和市場

所謂「零和市場」指的是市場上的獲利總額等於虧損總額。那麼什麼樣的交易商品具備「零和交易」的特性?

以股票為例,股價的驅動力來自於企業的盈虧,換句話說,企業的股價與其實際營收表現息息相關。以宏達電為例, 2010 年 4 月宏達電股價在 400 元左右,一路上漲到 2011 年 4 月底最高點 1300  元。在這中間,無論投資人是 500 、 600 或是 1000 塊進場的,如果抱得住的話,投資人並不會賠到錢,差別在於獲利幅度大小而已。

 

而當宏達電從 1300 元的高點下滑到現在約 160 元時,除非放空,否則每個投資人都賠錢。這並不符合零和市場的定義,因為不可能在一年間每個投資人都賺錢,而隨後每個投資人都是賠錢。由此可見,股票市場並非一個零和市場。

 

至於外匯、期貨與選擇權市場,這些商品的本質在於「避險」。它的目的在於規避現貨的價格波動風險。當然,目前這些商品交易上投機的目的遠多過真正的避險需求。但是市場的本質還是在於風險對沖,因此這些市場確實是「零和市場」。

 

但是,零和市場就一定代表獲利會被稀釋嗎?不全然是。以外匯為例,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在 2013 年 4 月份統計,外匯平均每日交易金額已經達到 5.3 兆美元,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長。也就是說目前外匯市場一天的交易量就已經接近日本全年的 GDP 總額。這個金額大到任何一個交易者手上資金與其相比都顯的微不足道。這種「零和市場」對一般個人投資人來說根本不具備任何意義。因為即便是大型跨國銀行也不可能主導外匯市場的匯率走勢。

 

同樣的狀況也可以套用在期貨與選擇權市場上。如果商品交易量大到無法被任何人或大型機構所左右,那麼即便是零和市場也無所謂。市場會按照其內在的規則自行運作,不會因為外在因素去改變其運行軌跡。

 

「社交金融交易」能獲利嗎?

答案是可以!因為不會賺錢,沒法長期穩定獲利的交易建議會被市場自然淘汰,根本沒有投資人會訂閱。但是能賺多少,這過程中投資人需要面對多少交易風險就取決於交易策略的品質了。策略跟人一樣,有好壞之分,好的交易策略帶你上天堂,壞的交易策略讓你住套房。所以投資人必需仔細評估策略的績效表現、風險程度及資金部位需求。

 

要注意的是,任何市場都有處於趨勢與盤整狀態的時候,不同的先知有不同偏好的交易模式。而一個交易策略很少能夠同時處理這兩種狀態,而且會適用不同的交易週期與市場風險。在短週期時,某個策略可能適用,而且風險程度低。而切換到較長交易週期時,同樣的策略可能有完全相反的表現。它的風險可能超過投資人願意承受的範圍。

 

因此投資人的獲利率有很大程度取決於先知所提出的交易建議是否符合當下的市場狀態。一此如果社交金融交易平台能夠根據投資人選定的的交易週期與風險承受程度推薦適合的「先知」,將可大幅降低投資人選擇先知時的複雜性,也可以讓平台更容易使用。

 

 

結語

社交化金融交易及資訊服務已經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普遍化。它可以協助缺乏交易經驗的投資人管控交易風險、縮短資訊落差及改善投資回報率。整個資本市場也可以從活絡的交易中改善市場效率。至於未來還會造成怎樣的風潮,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eyeProphet 金融雲端策略社交平台》《eyeProphet財經新聞台》《eye先知》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5-03-10 13:49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