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胃藥竟傷胃?恐增5倍感染風險

記者: 優活健康網
健康醫療 | | 觀看數:0
吃胃藥竟傷胃?恐增5倍感染風險

72544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顯示,台灣每年吃下的胃藥達22億顆,且普遍民眾存在著吃藥傷胃的錯誤觀念,使得不少人在就醫時,都會主動要求醫師開胃藥,希望能藉此減低對腸胃的傷害,其中抑制胃酸分泌的制酸劑佔多數。

而日前,國家衛生研究院有項最新研究發現,服用氫離子幫浦制酸劑者,腸胃道感染風險將為一般人的5倍,停藥一週後的感染風險,仍有2倍,必須經過一個月後風險才會消失。

不只胃藥 抗生素也會增加腸胃道感染風險

該研究主要是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郭書辰醫師、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陳永泰醫師等人,針對2000到2010年健保資料庫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一年內使用口服「氫離子幫浦制酸劑」會讓感染風險增加,正在使用者的風險高達5.39倍,而服用另一類制酸劑「組織胺阻斷劑」,風險也增加為1.84倍。

此外,此項研究也同時發現,不只胃藥就連服用普及的抗生素,造成腸胃道感染的風險也有5.21倍、類固醇3.18倍、非類固醇之止痛藥(如阿斯匹林)也有2.37倍。

胃酸分泌減少 免疫力低下易遭感染

郭書辰醫師表示,人體中雖然有許多防衛機制,可抵抗細菌造成的腸胃道感染,但若胃酸分泌減少,人體免疫力低下,腸胃道內好菌數量下降或腸胃功能受損等時,就會容易造成各種腸胃感染。

以目前台灣現況來說,每年約有四千名因沙門氏桿菌感染住院的病例,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發燒等類似腸胃炎的症狀,一般人通常可自行痊癒,但身體虛弱的病人(如免疫力低下或年長者)遭受感染,卻可能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腸胃道感染 大多來自於未煮熟的食物

面對此一用藥風險,研究團隊表示,民眾在使用這些藥物時,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因為腸胃道感染多來自於未煮熟的食物,如雞蛋、肉類、生菜與未處理的水等,所以,需要保持食品清潔,生、熟食要分開處理,食物要完全煮熟,食物須保存在適當的溫度,使用安全的飲用水與食品。

至於沙門氏桿菌亦可來自爬蟲類,因此,建議避免接觸此類寵物,若是接觸後請確實使用肥皂洗手,如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徵,應儘速就醫,並避免處理食物,以防傳播他人。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5-06-26 10:4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