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室 設計以時光與手感
霧室,霧設計工作室的簡稱,組成的兩位設計師瑞怡和禹瑞以妹島和世的建築而來的命名靈感,希望能讓人感覺到如霧在身邊、充滿生活感的設計思維。這一天上午,我們來到霧室的工作空間,在這個充滿自然與光影美感的空間裡,聊聊關於霧室的開始與未來。
【文/方敘潔;攝影/王漢順;圖片提供/霧室、周育潤】
關於霧室的創立,其實一開始並不在兩人的計畫中,瑞怡回憶:「幾年前我們為了進喜愛的香港設計公司工作,特別跑到香港參加面試,面試過程中和他們相談甚歡,沒想到對方居然告訴我們:『你們想要做的設計,以香港的大環境來說是很難達成的,在台灣更有機會實現,你們不妨在台灣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努力試試看!』」這樣意外的鼓勵,後來真的促使瑞怡和禹瑞勇敢跨出第一步,創立了屬於自己的霧室。
一直到現在,當初面試的設計師還與兩人保持聯絡,瑞怡說:「有次我們在台灣碰面,當時聊到設計師應該如何在商業和人文之間拿捏,多花點心思,原本覺得互不相容的狀態,就可能創造出兩者交會的平衡點。」抱持著這樣的大方向,霧室為台灣書籍設計注入許多新思維。當大家都理所當然認為書籍設計就等於平面設計時,霧室卻不這麼想,禹瑞解釋:「我們將書看待成一個有六面的立體物件,例如設計《慢享山水田園詩》,我們就希望透過樹梢影像拉頁、搭配能透光的頁面打洞設計,讓讀者即使坐在書桌前也能感覺到光線穿越映照在樹梢的情境。」除此之外,瑞怡也笑著補充:「在做《柳宗悅 日本民藝之旅》時,因為想將書中民藝強調心與手相連,以及作品無名性的特質傳達出來,還特別請禹瑞用膠板一字一字的刻出書名,簡直讓禹瑞覺得我故意刁難他!」
霧室的設計,很難說得上是什麼特定風格,但面對書店架上的眾多新書,就是能感覺到屬於霧室的特殊設計氣息與質地,瑞怡說:「我想我們的設計中,特別希望能讓人感受到時間、手感以及生活過的痕跡,即使不是無瑕完美,卻讓人願意親近。」
除了風格之外,霧室還有一項特別的習慣─早上5:30開始一天的工作!曾經和多數設計師一樣都愛當夜貓子的兩人,某天突然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下定決心改變作息,從一開始中午剛過就昏沉愛睏,到現在每天早上5:30起床,一邊吃早餐一邊排定一天的工作行程,就像是早餐會報一樣,禹瑞笑說:「在所有編輯都還沒醒,沒有電話聲也沒有新進email的早上,腦袋清醒而且專心地開始工作,是我們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時段。」
在訪問稍微告一段落時,瑞怡略帶靦腆地拿出用幾只米色帆布書袋,說要當作紀念品讓我們帶著,我們驚喜又不好意思地道謝,接過來仔細一看,書袋上低調的印著「mistroom」字樣,不禁好奇詢問:「未來霧室有可能成為品牌,發展出自製商品嗎?」「其實我們的確有想過這樣的可能,像這款書袋雖然只是一份伴手心意,但我們也特地挑選了耐重耐磨的布料製作。不過,我們兩人都是需要對事物整體思考清楚,才會開始動作的謹慎性格,所以或許不是現在,但是是有可能的!」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我們真的可以看到更多來自霧室的多元創作,期待兩位晨型人設計師的作品囉!
圖1. 攝影/王漢順
圖2. 《我的母親手記》透過縫線呈現母子間的羈絆,在書封背面雜亂的針腳,是對於家庭生活的一種寫照,並留下空間讓讀者回想自身的狀態。
圖3. 《顛覆思想的心理大師:耶穌超凡的智慧》呈現出一層一層內頁的堆疊,使原本平面的書封更深入了一點,扉頁利用了書本身的弧度,呈現不斷前進的道路,擴大了書本身的樣貌。
圖4. 霧室的充電好物(由左至右)《暮しの手帖別冊 暮らしのヒント集3》、《暮しの手帖別冊暮らしのヒント集》、《今樣花傳書》川瀨敏郎著、《あたらしい日用品》小林和人著(中文版《永恆如新的日常設計》已由野人文化出版)。
【完整內容請見2014年06月號】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LaVie 設計美學家》;《La Vie 設計美學站》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