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黃花崗72烈士在廣州起義,為國家殉難的精神,中華民國政府特地把3月29日設立為青年節,用來紀念西元1911年(民國前一年)4月27日,在廣州黃花崗起義的72位烈士,(後來經過史學家考證結果,實際人數應有86人。)這就是329青年節的由來。
1943年3月29日,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召開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認為黃花崗烈士的事蹟和精神,更勝於五四運動,因此決定將3月29日這天定為青年節。但其實3月29日並不是黃花崗起義的日期,因為329指的是農曆(清宣統三年三月廿九日),真正國曆是在4月27日,雖然近幾年來出現不少的聲音,希望要還原歷史的真相,才能符合紀念的意義;但是也有人覺得,常久以來大家都已經認知3月29日就是紀念革命先烈,什麼日期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要保有緬懷先烈的精神。
「碧血黃花」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是1911年(辛亥年)「329」的廣州起義,這也是同盟會的第10次武裝起義,第三次在廣州的起義,黃興為此次起義實際領導人。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集趙聲、黃興、胡漢民、鄧澤如…等同盟會重要骨幹開會,決定集合同盟會的精英,在廣州再次起義,和清朝政府決一死戰。1911年1月,黃興、趙聲、胡漢民在香港成立起義領導機關「統籌部」,同時在廣州設立38處的秘密機關,刺探敵情,轉運軍火,為起義進行準備。而原訂於4月13日起義,因為發生溫生才在8日的時候,單獨行動槍殺廣州將軍孚琦成功後,卻被捕而慷慨就義,所以起義時間被迫延期。1911年4月23日,在兩廣總督署附近的越華街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總指揮部,趙聲為總指揮,黃興為副總指揮。4月27日(農曆三月廿九)下午5時30分,黃興率800名敢死隊員,分四路攻打兩廣總督衙門、小北門、巡警教練所和守南大門。黃興率隊攻入總督衙門,決心生擒兩廣總督張鳴歧。不料張鳴歧越牆逃遁。由清朝部隊人數眾多,起義隊伍得不到接應,各路隊伍雖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徹夜相攻,但都先後失敗。事後,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多方設法收殮烈士遺骸72具,合葬於城東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72烈士墓。1932年,查得此次死難烈士姓名達86人。由於習慣,人們仍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雖然此次起義最後失敗,黃興僥倖脫險,但是卻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和當年接下來發起的各地起義,形成了辛亥年的革命風暴,最終才會有在10月10日的時候,武昌起義一舉成功的結果。
1920年台灣人留學東京的留學生組成「新民會」,發行《台灣青年》,這份《台灣青年》可是台灣在日治時期,唯一為台灣人喉舌「台灣民報」的種子。而以新民會的青年們為班底,在1921至1934年間,14年內共計發起15次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希望能促成台灣人有自己的議會,能有立法權和預算審查權,並向日本政府爭取賦予自治的權利。1921年10月成立的台灣文化協會,更是以醫治台灣人的「知識營養不良症」為宗旨,助長台灣文化發達為目標,成為當時諸多民族運動和社會運動的大本營。這些為台灣前途打拚的留學青年們,成員中包括有蔣渭水、蔡培火、蔡惠如、林幼春…等,也都曾因此而入監,其愛台、護台的情操,也非常適合現在台灣青年的榜樣。
而也正好與善耕365的理念相同,「如果一個人每一天都做一件好事,一年至少有365件好事在我們身邊發生。要從最小的地方,找到最大的價值,別以為你改變不了世界,開始,就有翻轉的可能!」我們希望藉由平台上的公益資訊,透過有趣的活動,與學生、青年族群的互動,喚起學生與青年們的力量,一起加入公益的行列,在將來為台灣的公益注入更多年輕的力量!
善耕雲端找公益,服務學習真Easy!看更多文章
【更多請上公益媒合平台《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官方網站;《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粉絲團】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