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最近互連網的大事莫過於微軟、英特爾(Intel)、思科(Cisco)等多家大廠宣佈共組IoT新聯盟-開放互連基金會(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OCF),期望能整合各立山頭的物聯網標準,進而使不同製造商及開發人員開發出的裝置及應用得以互通。
(影像截取自網路)
整合各立山頭的物聯網標準其實就是所謂的規格化(specification),把不同廠商製作相同或相似產品時的格式統一。這項舉動對於互連網的發展以及周邊經濟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目前由於IoT缺乏共通的裝置互連標準,市場上各家業者各自結盟,包括Intel、三星、博通擁立的OIC,微軟、Qualcomm及Electrolux共推的AllSeen,還有由Intel、IBM、Cisco及GE主導的Industrial Internet Association。蘋果及Google也自成一派,Google和ARM、Freescale 組成Thread Group。這麼多種不一樣的規格選擇對消費者而言,變成無法將各品牌的產品進行互通有無,雖說各家廠商各自發展較有可能發展出別具特色的產品,但是就整體產業而言,互連裝置的標準過於破碎會產生不互通的問題、對於消費者後續維修造成不便,甚至因為各家規格不一,會有物件回收再利用的困難。
這幾年有幾個比較大型的規格統一的案例,例如智慧型手機的USB傳輸孔規格化、光碟DVD等等,不過也有失敗的案例,雖然一直有電腦廠商喊出希望可以統一電腦、智慧型裝置的電池規格,以便消費者可以在更換智慧裝置時,仍可以將先前的電池設備再次利用,不但可以節省荷包,也可以延長物品使用壽命,將資源的使用效率發揮到最大,但是至今這一方面仍就無法達成,甚至許多智慧型裝置的耳機也無法統一規格,這當中最主要是因為為了成為最後的統一規格,廠商推出格式之後經常引爆規格大戰,大家都希望自己最後贏的那方。
觀察目前市面上的物連網產品可以發現,百貨公司、網站甚至大賣場都可以看到跟生活面相關的物件,很多人預測這是一波未來經濟,不過標準林立也使產品之間訊息共通困難,嚴重阻礙市場接受度。如果可以整合資源,推動製訂相容性規格,甚至開放源碼,那麼未來數十億的裝置,包括裝置、手機、電腦、工業設備等都能其他製造商的物聯網站無礙互相溝通。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