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K計畫只會讓教育更退化

親子話題 | | 觀看數:0
31K計畫只會讓教育更退化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陳木村Photo Credit: Peggy_Marco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教育部研擬「補助企業提供實習及聘用方案」的31K計畫來了!也就是為解決學用落差,如果企業讓大學生實習半年以上,教育部將每人發給企業2萬元補助,但實習生畢業後,如果被該企業聘為正式員工,且薪資達3萬1520元以上者,每人再發給企業2萬元補助。教育部預計每年補助5000人,最快8月新學期實施。
142960
看到這樣的訊息,讓我感觸好身,台灣的教育與職訓政策與手法幾乎是雷同,都缺乏務實與創新概念,都認為只要用錢就可以解決問題。1995年起,在職訓局、職訓單位、工業總會等擔任評審及評鑑時,就已看到這種現象至今依然如法炮製。

每年年初,公部門都會在網上公告招標教育培訓訊息,當然就會有很多學校、社團或是自然法人參與投標。在投標後必須先經過資格審查,如果符合資格者就會進行後續計畫的簡報。在簡報中主辦單位會邀請不同產官學者參與評審,並依據評審委員共同分數評定入選名單,接者就是安排簽約及展開後續計畫執行。

這樣嚴謹、客觀的評審過程,到最後所培訓出來的就業人數,第一個月大都是還好,但是在經過三個月至半年後,當初就業的人數就明顯下降,原因在哪裡?原因在於企業需求與教育培訓根本是兩回事,因為教育培訓完全無法迎合企業的需求。

一位經過培訓單位三至六個月的專業教育培訓後,理論上他的基本工作技巧是具備,但是進入職場後卻面臨品德、個性、溝通及其他因素造成離職,而這些在教育培訓時都是很少的課程。也就是在一個培訓課程總時數裡,專業技術學分幾乎佔90%,其他只剩下10%的觀念理念、溝通等課程。這樣的教育培訓出來的學生,當然專業技術是很強,但是到了職場的應對就無法勝任了,也就是只教他技術,卻沒教他做人與應變技巧。

以職訓這樣的情況來看學校,不也如此的教育培訓方式嗎。學生在學校裡縱然擁有很多張的專業證照,但是到了社會仍然是面臨前述就業的問題。因為這些學生大多數是眼高手低的狀況下,企業當然給的薪資就不可能會超過30K了,因為企業要的是具有競爭力及有品德的學生,這種需求與學校教育當然就是有所落差了!

早期企業徵才條件依序是:學歷、技術、品德。但是現在企業要的人才依序是:品德、技術、學歷。因為無形價值的品德是無法被取代,這也是企業在塑造企業文化最根本的元素。但是有形的技術是可以被取代,學歷是可以隨時再選擇機會進修,這種現象與趨勢,教育部與學校應該都知道!

因此當一項新政策在推出前,是否先停、聽、看,並先行徵詢與訪查是否可行,有效果?然後再做整體計畫,以免又造成只要數字不要真相的窘境。同時最擔心的,是我們還再用過去學理的經驗,去告訴現代非常專業與實務的老闆,做未來無法確定的決策與決定,這樣可行嗎?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23 17:07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