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魯力立
《墊底辣妹》作為為數不多被國內院線引進的電影,著實讓國產青春電影市場深受撼動。《墊底辣妹》並沒有在國內大肆宣傳,也並沒有提前造勢,可以說,它是低調上線,然而卻一炮而紅。
“勵志”是這部電影給與所有觀眾的最大感受。《墊底辣妹》的故事並沒有狗血情節,也沒有追憶似水年華,而是選擇了青春最核心的主題:高考。故事主人公沙耶加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女學生,在玩耍度日的過程中,在老師的否定和批判下,她一度失去對未來的信心,甚至陷入自暴自棄的狀態。而她的母親卻不忍看到女兒前途就此斷送,因此送沙耶加來到了一所高考補習班。而在這個班級,她遇到了一個用特別的方法教育“差生”的好老師,也遇到了一群和她一起努力上進的“差學生”。沙耶加一步一步努力,最終從一個連高中都畢業不了的差學生,如願以償地實現了被所有人嘲笑的夢想:考取應慶大學。簡單而言,這就是一個關於高考的勵志故事。勵志,體現在細節。比如家庭對她的不重視,而她卻因為自己的上進換來了父親的重視。比如她在一次一次模擬考試中看不到希望,但是如何咬牙堅持的涅槃過程。再比如補習班的老師對她的幫助和鼓勵,讓一個連日本版圖都不知道的學生,獲得了學習興趣並且為目標努力。再比如,沙耶加的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含辛茹苦,也讓人非常感動。所謂正能量,並不是口號。作為影視作品,應該通過塑造積極的形象和故事,讓觀眾重塑對生活的希望。
然而,很多青春題材作品,卻將“勵志”誤認為是“瑪麗蘇”。近年來,國內青春影視作品,包括青春文學,都顛覆早期唯美劇情,而走現實路線。確實,中國早期並沒有青春題材作品,其主題一般隱匿於其他作品中,而且以歌頌和倡導為主要宗旨。如劉胡蘭,董存瑞,雷鋒這樣的題材均如此。然而80年代後,日本青春電影對中國影響甚大。最典型的就是《排球女將》,其塑造的小鹿純子的形象讓國人對年輕人的影視形象有了極大的改觀,也激發了創作靈感。
《排球女將》劇照
之後受到日韓和臺灣影響後的作品集中爆發,青春電影的創作者也將視點對準了青少年現實故事,而放棄高大全人物形象。然而這一趨勢也隨著社會市場經濟和影視產業的發展而開始為了博取眼球而一味關注非常態生存狀況,而美名其曰“現實主義”。而實際上,中國教育體制下的青少年多數則是和沙耶加一樣,學習和考試,和朋友玩鬧等等,那些所謂的“現實主義”卻只是個例,甚至為了滿足觀眾的獵奇。
當然,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開始,這股不正之風稍有收斂,開始走向平實清新風,但是,《墊底辣妹》才是對矯枉過正的風氣又進行了準確回歸。它真正扣住中學生最日常的、最主要的,也是占據他們生活最大部分的元素——考大學。既不瑪麗蘇地幻想,又不瘋狂地撒狗血,而是真真實實、平平淡淡,這樣的作品才能喚起共鳴。見微知著,從沙耶加的身上,太多的觀眾說燃起了希望,特別是高考生在距離高考還有2個月的時候,喚起了鬥志。所以,《墊底辣妹》是一部在現實中挖掘素材,從平凡中提煉偉大,在日常中給與觀眾正能量的優秀作品。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