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8日,由中國國家海洋局首次開展的海洋宣傳日,在中國掀起了一陣關注海洋、保護海洋的熱潮,也讓聯合國開始注意到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最初聯合國預計將每年的7月18日訂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a Day),但同年的12月5日,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11號決議後,決定自2009年起,將每年的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2010年起,更將「世界海洋日」與「全國海洋宣傳日」合併,一起在每年的6月8日舉辦「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至此世界海洋日就由原本的7月18日改為6月8日。
日本的「海之日」
不過,世界上有很多海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不同的海洋日,像歐盟的海洋日是訂在5月20日,而與台灣相同是四面環海的日本,為了感謝海的恩惠,同時也祈願海洋為國家帶來的繁榮,則是將7月份的第3個星期一訂為「海之日」,是日本的國定假日之一,也讓日本成為第一個以國定假日來紀念「海之日」的國家。1995年制定,1996年開始施行,當初是為了紀念1876年(明治9年)的時候,明治天皇搭乘明治丸號出航,剛好在7月20日這天返回橫濱港,因此將7月20日訂為海的紀念日,2003年因為祝日法(關於國民祝日的法律,簡稱:祝日法)改正(Happy Monday制度)的原因,將海之日改成7月的第3個禮拜一,而2016年的海之日剛好就是7月18日,碰巧與最初的「世界海洋日」為同一天,2011年的時候,海之日當天為了感謝大海帶來的恩惠,東京台場海濱公園還特別舉行了,一場點燃一萬多支蠟燭的活動。
日益嚴重的海洋污染
環境污染其中的一項,主要是指進入河口近海的污水、廢水所造成的污染,包括有石油污染、有機物污染、重金屬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而石油污染是一種世界性嚴重的海洋污染,其來源於是河流向海洋注入的含油廢水、海上油船漏油、排放和意外事故、海底油田開採溢漏、逸入大氣中的石油烴的沉降…等,進入海洋的石油烴每年約為600萬噸。而至於有機物污染,其不會在海洋生物體內積累,適量的情況下,有機物和營養鹽有利海洋生物的生長,但是過量的話,則會造成水體溶解氧減少,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潮流有助於使河口有機物稀釋、擴散,會被細菌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污染海洋的重金屬元素,包括有汞、鎘、鉛、鋅、鉻、銅…等,主要是經由岩石風化、海底火山噴發、水土流失,讓大量重金屬經過河流和大氣而注入海中。汙水、廢水、重金屬農藥、燃燒煤和石油,所釋放出來的重金屬,則會經過大氣進入海洋,全球每年進入海洋的汞多達3000多噸,而自從1924年開始使用四乙基鉛作為汽油抗爆劑以來,大氣中鉛的濃度急速增高,大氣中的鉛通過輸送也嚴重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是指海洋生物能直接從海水中攝食吸收核素,牡蠣對鋅65的濃縮係數最大,核素沿著食物鏈轉移,因為這些低等的生物對輻射抗性強,但像是在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其胚胎和幼體對射線輻射的敏感性高,所受到的影響也較大。
善耕雲端找公益,服務學習真Easy!看更多文章
【更多請上公益媒合平台《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官方網站;《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粉絲團】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