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ness 輕 錨定 自由
輕,漂浮的象徵,一種清楚的關係。天使是, 嬰兒也是。分娩時刻, 胎兒得先扭曲自體, 迫擠產道, 以掙脫母體, 降臨於世。誕生,於此宣告了主客易位,作為個體與世界最初的錨定,也將是遺失得最徹底的記憶。因這遺忘,嬰兒得以輕盈,漸漸獨立,反客為主,準備日後迫使母體在演化的路上退位。而母體成功切割了懷孕時與胎兒的依存關係,雖巨石落地,卻重負難釋。撕裂換來的自由,伴隨更多分離的焦慮,繫著屢屢情思,和愛,念念不忘,一生迴響。
舉重若輕
明月如此沉重,卻虛懸半空,宇宙奧妙之處,盡在舉重若輕。
水泥,是現代化城市裡建築賴以寄形的肉身軀體,也是空間性感的所在。然而這副肉身的本來面目,卻總為五顏六色的漆料壁紙粉飾太平,人們天天行走坐臥於水泥圍塑的空間內外,對於它的美竟全然陌生。本書既以空間為主題,我想,這是與水泥袒裎相見的好機會。
水泥加水,加骨料,加了各式各樣的骨材,糙礪的礫石,圓滑的卵石,大的、小的、粗的、細的,黏著成形後變得極具重量(heaviness),而它的堅硬和穩固,在視覺上更具分量(massiveness)。若說輕重對立是空間最初的感受,那麼要如何拿捏輕重,掌握奧祕,才得跨越水泥沉重的材料真相和空間所欲達至輕盈狀態之間,那一道幽幽鴻溝?因此,水泥的第一課,在此先談舉重若輕的可能。
剔除粉飾 篤定所以輕鬆
五月天石頭邀我設計他的家。雖然座落於山坡上的房子完工才2 年,但已有多處明顯的滲漏,當務之急便是修造一層安全防水的內殼。在此共識下,整棟牆體開始了填縫灌注及粉光弭平,就連樓梯也刨除磁磚面,還原成粗獷的混凝土面貌,像一顆石頭被小心翼翼地挖空(hollowness),幾無多餘粉飾,對未來的生活想像也更明晰起來。我們很有默契地把重點放在一堵灌鑄的厚實水泥牆,牆上鏤空了大小不一的洞,放唱片、唱盤、喇叭,還嵌了一座燒柴的壁爐,即使山裡濕冷的冬天,家中空氣除了音樂,亦充滿了暖流。還有一間可烘焙麵包的廚房,和一張長的水泥餐桌,透過餐聚,錨定了家的中心。
水泥餐桌比正常高度少了約2 公分,原是擔心家人不習慣直接接觸裸露的水泥面, 而預留了可架上一片實木的厚度。不過,4 年過去了,水泥餐桌不僅原汁原味,還多了經年累月撫觸的溫潤。坐在空蕩挑高的客廳裡一顆灰色的懶骨頭上,四周散著小孩的玩具,聽著KingCrimson(深紅之王)的〈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視線時而穿越窗洞,凝止在櫻花樹、山巒或更遠的流雲。水泥的石頭裡藏著布的石頭,「石頭」既是灌鑄材料也是空間概念,更是全家人生活成長的遊戲場。
水泥做了,是不能更換、移動的;將水泥固定在地上的決定,需要真的篤定。
玻璃嵌映 光影輕巧穿石
這篤定,也曾落在稍早之前另一位吉他手怪獸的家,它是一個人創作寫歌,獨處冥思的住宅。全室腴厚的牆體皆由水泥灌鑄,預埋在內的構件與溝槽讓極薄的隔間玻璃能無痕地嵌入(incisiveness),輕重合一。同時,也因水泥地板上灌注的一層透明epoxy,倒映出屋體的深度,使室內光線產生了折射,戶外光線較亮時,室內玻璃變得像鏡子,甚至有些視角下,倒映之後連玻璃都消失了。疊映之際,虛凌駕了實,家中擺設的物件,懸掛的吉他,養的貓,亦多了一層「消失」的質地。
同以水泥為本體的住宅空間,石頭家呈現了剔除贅餘材料之後的輕,像空氣般充盈,讓人嬉遊其間卻渾然不察,彷彿只要伸手就能觸摸的「無所不在」;而怪獸家所展現出的輕,則來自於玻璃與水泥的精準銜接,看似無所細部,實則隱為一體的「感覺不到」。兩相對照,無所不在的輕,無重量卻篤實飽滿;而感覺不到的輕,非物質卻變化多端。大相逕庭,也大異其趣。
水泥雖重,但形塑的空間卻格外輕盈;它實,所以圍蔽的氣氛也更近靜謐。厚重的水泥,是為了逼出空間的輕盈,在輕、重既弔詭又並行的世界裡,水泥已從單純的材料, 昇華為芸芸眾生相(characteristics)的藏身所在了。
石頭宅S t o n e h o u s e(20 1 2)
從外牆延伸到室內,水泥灌鑄的厚實牆體皆鏤刻出大大小小的「洞」,外則牽入光與樹影,內則兼具壁爐及收納,「洞」貫穿了住宅內外,景色就如音樂般自由流串至家中每個角落。
怪獸宅Mo n s t e r h o u s e(2 0 1 1)
看似厚重的水泥配上清透的材料,便能發揮出空間的輕巧。全室亦為了貓咪,添了些不著痕跡的設計,讓貓咪自由穿梭、遊走其間,如此,宅體的輕與貓咪的輕,是不是有點如出一轍了?
音舖2014
傳統樂器行,常難以一眼望盡,各式樂器或懸掛或堆疊,要仔細看清楚一把琴的長相全貌都成奢望。作為讓人接近音樂的場所,似乎該要留些餘地,騰出位置與心情,好與音樂交流。
音舖,是一間以吉他和鼓為主的樂器行,既要展現音樂方面的專業,又希望用咖啡拉近與鄰里居民之間的距離,怎麼做?關鍵在「分」與「隔」的拿捏。
這區巷弄內的公寓,一樓多抬高於路面數階,且設有地下室。這些現實條件經過轉化,便成了設計的脈絡:比一樓小的地下室,有如將一樓托起,出挑了櫥窗;外部平台留有一隅種植楓樹,雨遮則畫了弧度,給枝葉伸展,雨水落土;室內運用清玻璃的特性,讓咖啡吧檯區與樂器展示維持「貼近,卻互不干擾」的距離;水泥灌鑄牆面,留出孔穴作為陳列機能;並闢出試音間、維修室,挑琴試鼓時,能更精確了解需要的音色。
不過,終究身為一間樂器行,專業不能偏廢。以玻璃落地牆圍起的吉他展示區為恆溫設定,時時維持最佳狀態,金屬網提供陳列的最大彈性,展示間更可騰出一個即興的表演空間,舉辦小型演唱會或講座活動綽綽有餘。
音舖,亦成了一座水泥灌鑄的小型音樂社會。你可以精挑慢選,可以閉目休息,灰階的氛圍裡,一切都是迷人的細節。空間的自由,這個是一種。
一樓較路面抬高,由稍小的地下室托舉著,使櫥窗如向外出挑的「臉」,與行人視線相會;亦藉由新樓梯的開口,引光入內,互動交流。
<<更多請鎖定>>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