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皮膚又乾又癢,讓不少人深受困擾,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統計,台灣有超過200萬人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其中以孩童與青少年居多,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早在古巴比倫時期,當時的人就發明「濕濕療法」,透過濕敷減緩皮膚炎的不適,現代醫學也以此借鏡,搭配上有溫和消炎成分的敷料,達到舒緩異位性皮炎出現的紅、腫、乾、癢效果。
體質與環境最易誘發
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光照治療科主任邱足滿解釋,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反應,遺傳和環境是誘發的兩大因素,若是父母有這樣的體質,小孩通常也會得到異位性皮膚炎;而環境因素像是天氣、溫濕度都有影響。邱足滿說:「國外研究發現,在農場長大的孩子,與在都市成長的孩子相比,比較不容易出現過敏,因為農場中有很多其他的細菌,孩子為了適應環境,身體自然產生『減敏作用』」。
日常保濕不可少 衣料慎選擇
邱足滿指出,異位性皮膚炎除了照醫師指示吃藥治療外,基礎照護也相當重要,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肌膚相當敏感,在衣料選擇上應避免毛織物,只要穿上皮膚覺得不適就應該換下。她建議患者可以選擇快速排汗的衣物,減少汗水與皮膚接觸的時間,避免細菌滋生;另外,保濕也相當重要,異位性皮膚炎會導致皮膚屏障受損,易散失水份,入冬後更因濕度低,讓乾燥問題加劇,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保濕用品,進行保濕工作,對於改善皮膚不適相當有幫助。
浸、塗、濕、乾「濕濕療法」 急救乾癢肌
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時讓病患感到乾燥、奇癢無比,邱足滿建議可透過「濕濕療法」護理,快速緩解肌膚不適。她解釋「濕濕療法」可分為「浸、塗、濕、乾」4步驟。首先用溫水泡澡(或患部)10分鐘,接著再塗上抗發炎的保濕劑與藥膏,並取兩塊包紮敷料,將其中一塊敷料先浸濕,輕微擰乾後敷於患部,最後再包上另外一塊未浸濕的敷料。邱足滿指出,包紮敷料一次可敷2至4小時,嚴重時可以上、下午各敷一次,或是睡前敷到早上睡覺起床。
醫材級敷料速保濕 降低發炎反應
邱足滿表示,「濕濕療法」是透過快速保濕、降溫,加上使用抗發炎成分的敷料,藉由包紮患部保護肌膚的方式,快速降低皮膚發炎反應。在敷料的選擇上,可選擇連嬰兒也適用的醫材級保濕敷料,有助於重建皮膚屏障,提高肌膚防護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1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