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更多巴金森病友,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創新研發中心與國為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以小分子藥物促進誘導多潛能幹細胞分化之多巴胺神經元遷移之移植研究的產學合作計畫,共同開發iPSC 幹細胞療法,可望對更多巴金森患者有幫助。
iPSC分化人體各類細胞 可大量培養增生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又稱iPSC,屬於一種將成體細胞重新啟動成為多功能幹細胞之技術,已被證實具有分化人體各類細胞的潛力,甚至可在嚴格條件控制下大量培養增生;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創新研發中心研發長兼任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目前計畫就是希望能透過國為生醫所開發的小分子藥物,結合慈濟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技術,開發新的巴金森病治療藥物。
胚胎組織取得不易 需開發新的細胞來源
在台灣已有將胚胎的中腦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患者身上的技術;林欣榮院長指出,將幹細胞胚胎組織植入病患腦部後,使得多巴胺細胞再生,有助於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病情,雖這項研究為患者帶來治療新契機,但考量胚胎組織取得不易,目前仍需開發更多的細胞來源。
治療巴金森氏症 將持續投入新藥開發
目前可藉由慈濟創新研發中心,建立起將多種成體細胞重新啟動,成為iPSC的技術,並且後續成功的將iPSC轉變為多巴胺神經前驅細胞;國為生醫經理莊淋翔表示,這次和慈濟醫院共同開發,將針對目前尚無有效療法能夠治癒的疾病,且將研發技術投入於新藥開發、疾病預防與保健醫學等整合,可望能對巴金森氏症具有相當的應用潛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3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