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壓力大 憂鬱防治保健康

記者: 健康醫療網
社會新聞 | | 觀看數:0
失業壓力大 憂鬱防治保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26歲的阿凱,大學畢業後做過幾份工作,無業兩年。父母態度從初始的安慰鼓勵,逐漸變成冷嘲熱諷及批評斥責。阿凱心情低落了一個月,故到精神科就診,主訴:「父母天天在家叨唸,沒人了解我的痛苦。我氣他們,氣這社會,更氣自己… 鬱悶提不起勁,不想出門,沒辦法找工作。」

失業死亡風險增加 注意身心健康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陳頌威醫師表示,悶經濟之不確定年代,失業已非罕見。而失業者與受雇者相比,「生病」與「死亡」的風險皆提高近兩倍。失業後第一年風險最高,第二年後風險逐漸下降。所以,失業者更應注重保養身心健康!

三層面保養 失業也可以不失去生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陳頌威醫師說明,失業本身是「失落」的「壓力事件」 ,會經由三層面機制影響健康,建議特別留意此三層面的保健之道。

一、心理機制︰

工作除提供經濟收入,亦提供認同感、安全感、成就感、人際接觸等心理回饋。失業造成的失落挫折會導致憤怒,壓抑憤怒會產生憂鬱。憂鬱的「情緒」會影響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進而引起全身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慢性疾病。建議失業者善用「多出來的時間」,求職之餘,一方面修養心理,二方面保養身體,為下一個工作修養更具韌性的自我,理性調整思考方式,儘量不陷入負面情緒,保持樂觀積極態度,找到工作機會也會較大!

二、行為機制︰

人們可能以喝酒、少運動、飲食不均、抽菸、成癮、衝動行為等「不健康行為」來舒緩壓力事件造成的「情緒」或轉移注意力。特別注意,失業者在宣洩或壓抑「憤怒」時,可能出現攻擊他人或傷害自己的行為。建議失業者停止自責怨嘆,對自己好一些,嘗試培養健康行為以休閒舒壓,如散步運動、陪伴親友、休閒娛樂、學習新知等。

三、物質機制︰

失業時為了節省開支,食衣住行育樂一切從簡。生活水平下降可能會面臨營養不均、飲食不潔、衣物保護不周、環境擁擠髒亂、照明不足、汽車改腳踏車、遷居治安不佳區域等問題;結果可能造成感染疾病、心血管疾病、意外災害等健康問題。失業者宜精明謹慎地節省,把錢花在刀上,儘量維持生命健康安全之基本開銷,如健康飲食或清潔環境。

留意憂鬱症狀 切莫自我放棄

陳頌威醫師提醒民眾,宜留意身邊失業者是否出現兩周以上憂鬱症狀,如悲傷情緒、興趣減退、食欲變化、失眠或嗜睡、激動或遲滯、疲倦、無價值感、罪惡感、專注決斷能力減退、自殺意念等。憂鬱心情容易使人悲觀,想不到解決出路。親友除關心陪伴外,也可考慮求助精神醫療的專業協助。也呼籲失業者切莫失志,應注重保養身心健康,守住人生基本盤,才能再創契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4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8-04-07 09:2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