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夥伴們,你知道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個不太受歡迎的「客人」叫做大腸癌。每年大約有1萬多人被牠「拜訪」,其中有超過5千人因為這場不速之客的來訪而離開我們。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我們在110年有1萬6,238位新朋友加入了這個行列,相當於每十萬人中有38.4人,每天都有44人面對這個挑戰。面對這樣的情況,及早發現和治療大腸癌就像是贏得生存遊戲中的一張王牌——成功率高達90%!但如果不幸進展到第四階段,存活率就像打折一樣,只剩下15至16%。
大腸癌的早期徵兆常常像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讓人難以捉摸,可能是便祕、腹瀉,或者突然出現的血便等。這些跡象就像是暗藏的警報,容易被忽視。因此,對於50至74歲的朋友們,國民健康署建議每兩年來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這個健康小檢查,以便在問題還小的時候就揪出來,進行治療。
篩檢的目的是要早點發現這個不受歡迎的「客人」,讓死亡率下降。糞便潛血檢查是其中一項常見的篩檢方法,就像在尋找藏在糞便中的隱形墨水字跡。研究指出,每2年進行一次這樣的檢查,可以讓大腸癌的死亡率下降35%,同時也能有效減少晚期大腸癌的發生。假如發現可疑跡象,接下來就需要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來確認了。
早期發現的大腸癌,如果能夠好好治療,存活率可是高達90%以上哦!但如果病情拖到第四階段,那存活率可就要打折扣,只剩下15至16%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化療和標靶治療讓晚期患者的存活機會增加不少。所以,早點篩檢,早點治療,這才是通往健康的黃金法則。
從114年開始,國民健康署將篩檢的對象擴大到45-74歲的朋友,還有40-44歲有家族病史的同學們,提供每2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這項政策的目標是提高篩檢的覆蓋率,讓大腸癌無所遁形,降低它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家應該好好利用這些篩檢資源,定期檢查,讓腸道保持健康。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關鍵哦!吃得均衡,攝取足夠的纖維素,還要規律運動,這些都能讓你的腸道保持在最佳狀態。此外,避免過多攝取加工食品和紅肉,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把大腸癌這位不速之客拒之門外。
所以,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保持健康,遠離大腸癌這個麻煩製造者吧!
參考網址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臺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市府新聞稿 衛生福利部「最新消息>焦點新聞」 國民健康署 今健康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