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多歲的男子因長期咳血而求助醫院,初次檢查未能發現原因,隨著咳血量與頻率的增加,最終轉往光田綜合醫院就診。經胸腔暨呼吸治療內科簡格凌醫師檢查後,確診為第三期近第四期肺癌,腫瘤位於支氣管內。經由支氣管鏡冷凍治療,成功切除腫瘤,患者目前恢復良好,並在門診持續追蹤。 ▲ 從檢查影像中可看到,腫瘤位在支氣管處。(圖/光田醫院提供) 長期咳血:肺癌最常見的早期徵兆 咳血是肺癌患者最顯而易見的症狀之一
正值中元普渡,許多家庭和公司都忙著準備豐盛的供品祭拜好兄弟,這也讓網購業務量大增。42歲的張姓司機自本月初開始加班送貨,然而上週右手外側突然劇痛無力,甚至連轉方向盤都感到力不從心。經檢查後發現,他罹患了肱骨上髁炎。考量到近期業務繁忙,張先生希望能盡快恢復工作,經震波治療後,疼痛大幅減輕,順利恢復上工。 ▲ 快遞員狂搬供品「手痛到彎不了」 震波治療即時救援助恢復上工。(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今年夏天大學學測放榜,雲林和台中各有一對試管雙胞胎姐妹分別考上台灣大學、中山醫學院、台北教育大學和台中教育大學。這些優秀的試管寶寶由素有「世界生殖醫學教父」之稱的李茂盛院長催生。李院長於2024年8月20日上午10點邀請這兩對姐妹回院慶祝,並贈予刻名金筆以示祝賀。 ▲ 雲林和台中各有一對試管雙胞胎姐妹分別考上台灣大學、中山醫學院、台北教育大學和台中教育大學。(圖/茂盛醫院提供) 李茂盛院長表示,
台北市一名56歲的黃女士日前在家中發生了一起驚險意外。當時她正抱著小隻的寵物狗走入客廳,不慎踩空導致重心不穩,整個人往前摔倒。由於她第一時間選擇保護懷中的小狗,未能護住自己,結果頭部直接撞上餐桌。雖然跌了一跤,但黃女士並未感到劇烈疼痛或其他不適,只是覺得耳朵緊緊的有些不舒服。親友聽到聲音後趕來查看,驚訝地發現一根木筷竟然插入了黃女士的耳朵。由於不清楚筷子插入的深度,沒有人敢輕舉妄動,於是黃女士立即
為確保素食者的飲食權益,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近日展開了一項針對市售素食食品的專案抽驗計畫。此次抽驗的地點涵蓋台北市內的素食餐廳、素食批發零售業者、傳統市場、連鎖超市及超商等多個場所,旨在檢驗這些食品是否摻加動物性成分(如牛、雞、豬、魚、羊)及植物五辛成分(如蕎、蒜、洋蔥、蔥、韭),並查核產品的素食類別標示或宣稱。 ▲衛生局查出2件產品檢出動物性成分及植物五辛成分。(圖/衛生局提供) 在此次抽驗中,共
在這個追求健康長壽的時代,許多人都在尋找延年益壽的秘訣。近日,美國一名「長壽專家」羅伊森博士(Dr. Michael Roizen)分享了他的養生之道,現年78歲的他聲稱自己的生物年齡只有57.6歲,回春整整21年,原來他一直透過科學研究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大方分享了自己每個星期必吃的「7大長壽食物」。 ▲美國長壽專家羅伊森博士分享每週必吃的「7大長壽食物」。(示意圖/ENews資料庫) 羅伊
外食族注意!一名35歲男子因幾乎每天吃排骨便當、偶爾吃燒烤,但鮮少攝取蔬果,結果出現血便,就醫檢查後,被診斷出大腸癌末期,令他崩潰直喊:「為什麼朋友也這樣吃,只有我罹癌?」對此,營養功能醫師劉博仁揭露,這與個人飲食、生活、運動習慣息息相關,人體每天都會有一些癌細胞產生,可能是男子在癌細胞產生時,免疫力剛好低下,才會導致癌細胞變成腫瘤,建議上班族避免久坐,盡量多運動、多活動,同時維持健康飲食,才能有
文/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 周伯翰醫師 一位45歲的竹科高階主管,平時個性急性子、要求完美、工作效率高,40歲時因工作壓力大,第一次憂鬱症發作,經過藥物治療後症狀改善,但即使規則服藥,此後每年的夏天都一定會憂鬱症復發,致難以工作想離職,需要醫師不斷換抗憂鬱藥物應對,最後對所有抗憂鬱藥物都產生「抗藥性」,進展成「難治型憂鬱症」。 ▲ 竹科高管一到夏天就想離職,竟是罹患夏季憂鬱症!(示意圖/Shutte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約有12.8億成年人罹患高血壓,其中46%的人並不知情。根據一項最新的綜合分析研究發現,未能有效控制高血壓的60歲以上人士,面臨顯著更高的阿茲海默症風險。 ▲ 研究發現,未能控制好高血壓將面臨更高的阿茲海默症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 這項由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健康腦老化中心的研究發現,未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與正常血壓者相比,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
你是否曾感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似乎同時在衰退?如果你已經過了40或60歲,這種感覺可能並非錯覺。長久以來,人們認為人體在完成生長和成熟後會逐漸開始穩定地老化。然而,一項新研究顯示,老化過程並非線性或漸進的,而是伴隨至少兩次顯著的「老化爆發」,分別發生在44歲和60歲左右,且通常會帶來負面的健康影響。 ▲ 研究發現,老化並非線性或漸進式的。(示意圖/Shutterstock) 史丹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外食成為常態,容易攝取過多高油高鹽的食物,導致體重增加及健康風險上升。針對這一問題,燕麥因其高纖維和營養豐富的特性,逐漸成為減重和健康管理的首選食材。近期,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節目《健康2.0》中指出,一名30多歲女性在醫師的指導下,成功透過規律運動和飲食調整,用燕麥替代白飯,於一年內減重20公斤,並顯著改善血脂和體脂。 ▲ 一名30多歲女性在醫師的指導下,用燕麥代替白飯,於一年
無論你是否是日常喝茶的人,或只是偶爾用茶來舒緩喉嚨疼痛,茶的益處你可能已經有所了解。茶含有多種有益的抗氧化劑,這些成分有助於減少體內的氧化壓力和炎症,從而促進消化、腸道健康以及心臟代謝健康。但你知道嗎?有一種簡單的食材可以幫助保護並增強這些抗氧化劑的功效這就是檸檬汁。 ▲ 研究發現,加入檸檬汁可讓茶的抗氧化功效提升。(示意圖/Shutterstock) 檸檬汁如何提升茶的抗氧化效果 最近的一項研
中風後進行運動康復是促進身體恢復的重要部分。近期發表於《中風》(Stroke)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傳統的持續中等強度運動相比,每分鐘反覆進行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對改善中風後患者的心肺功能更加有效。 ▲ 研究發現,高強度間歇訓練對中風患者心肺功能更加有效。(示意圖/ENews新聞網AI生成) 中風是指血液和氧氣無法順利到達大腦,導致大腦細胞受損或死亡的情況。每年全球約有1500萬人發生中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種名為棕藻(Ecklonia cava)的海藻提取物可能有助於減輕帕金森氏症的症狀。研究表明,棕藻中的天然抗氧化劑和抗炎成分能夠保護大腦中的神經細胞,特別是那些負責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對我們的運動控制至關重要。 ▲ 研究發現,海藻提取物有助於減輕帕金森氏症的症狀。(示意圖/ENews新聞網AI生成) 帕金森氏症與多巴胺的關聯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系
膽結石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一位年僅15歲的男性國中生因上腹痛多日,前往急診就醫後,經醫師安排電腦斷層及腹部超音波掃描,發現兩顆分別為2.5公分及1.5公分的膽結石卡住膽囊出口,診斷為急性膽囊炎。醫師隨即安排腹腔鏡手術治療,術中發現病人膽囊已嚴重發炎、壞死,幾乎快要破裂。幸好及時摘除膽囊與結石,才避免引發腹膜炎的危險。 ▲ 以腹腔鏡手術取出兩顆分別為2.5公分及1.5公分的膽結石。(圖/大千醫院
在癡呆症研究方面,隨著時間的推進,科學家對這一疾病的理解逐步加深。根據《柳葉刀》(The Lancet)期刊最新發表的一項報告,兩個新的可調控風險因素40歲以後的高膽固醇和未治療的視力損失被確定為癡呆症的關鍵風險因素。 ▲ 40歲以後的高膽固醇和未治療的視力損失恐提升罹患癡呆症的風險。 已知的癡呆症風險因素 2020年,《柳葉刀》委員會的研究人員首次確定了12個與癡呆症風險相關的可調控因素,包括
一項新研究顯示,低脂純素飲食相比地中海飲食,能顯著降低體內有害的炎症性飲食化合物稱為「晚期糖基化終產物」(AGEs)的水平。這項研究由「醫師責任醫學委員會」(Physicians Committee for Responsible Medicine)進行,結果發表在《營養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期刊上。研究表明,採用低脂純素飲食後,AGEs的水平降低了73%,而在地中
近期發表於《營養學》(Nutrients)期刊的一項研究,探討了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取與結直腸腫瘤風險之間的關聯。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它不僅關注了飲食習慣對腫瘤風險的影響,還將遺傳易感性納入考量,為理解這兩者的聯合作用提供了新的證據。 ▲ 研究發現,食用加工肉品恐增加大腸癌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 研究背景與意義 結直腸癌(CRC),也被稱為「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壁異常組織增生
一項新研究發現,長期每日使用大麻可能會顯著增加頭頸部癌症的風險。根據這項分析數百萬份醫療記錄的研究結果,長期大麻使用者患頭頸癌的風險比非使用者高出三到五倍。 ▲ 研究發現,長期使用大麻使頭頸癌分險飆高。(示意圖/Shutterstock) 研究結果:大麻使用與癌症風險的關聯 這項研究由南加州大學的臨床耳鼻喉科教授Niels Kokot博士主導,發現患有大麻使用障礙的人,發展出頭頸部癌症的風險遠高
在營養學領域,過量攝取維生素可能會對健康帶來不良影響,但在某些情況下,適量減少特定維生素的攝取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健康益處。最新研究表明,對於年長者而言,適當減少葉酸的攝取量可能有助於延緩衰老,並促進更健康的新陳代謝。 ▲ 研究發現,適當減少葉酸攝取量有助於延緩衰老。(示意圖/ENews新聞網AI生成) 葉酸與健康的關聯 葉酸(也稱為維生素B9)是維持紅血球生成和細胞正常生長與功能的重要營養素。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