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19例猴痘(Mpox)確定病例,其中18例為本土、1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居住縣市為北部11例、中部4例、南部4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8日至6月14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6月13日至6月18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39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我國自
分類 : 健康 | 2023-06-20
患有睡眠困擾的85歲張老先生,晚間難以入眠,因此長期依靠大劑量的安眠藥物。在某天清晨外出運動時,他突然感到全身無力,意識變得模糊,甚至在地上昏倒。被發現時,他的體溫已達40度。進行醫療檢查後,他的肌肉酵素(CPK)水平飆升,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並且引發了急性腎衰竭。幸好他能及時接受醫療服務,經過住院輸液治療和休息後,病情已逐步改善。
▲85歲老翁因安眠藥過量引發急性腎衰竭。(示意圖/shutte
分類 : 健康 | 2023-06-20
不少人在床上看書或追劇時,會有吃東西的壞習慣。中國廣東一名24歲男子因為經常在床上吃東西,某天睡覺時感到耳朵劇痛,就醫後發現有一隻蟑螂入侵耳朵,還在耳道裡生下10隻小蟑螂,讓醫師搖頭苦嘆:「這是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
▲ 醫師警告,不要在床上吃東西,否則恐遭蟑螂入侵耳道。(示意圖/ENews)
新加坡網紅醫生「山姆醫生」(Dr Sam)在TikTok上傳一支影片提到,該名男子經常在床上吃東西,不
分類 : 健康 | 2023-06-19
新北市板橋區「幼兒園餵藥案」持續延燒,豈料汐止區一名孩童體內竟也驗出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BZD),引發不少爸媽恐慌!對此,新北市政府今(17)日稍早宣佈,即日起全國幼童均可免費前往新北市「8家專責醫院」進行公費採檢,且相關單位也將同時推動:全面稽查幼兒園園務管理、成立專案專責辦公室、安排對家長一對一諮詢服務、強化管制藥品流向查核等「12大措施」,以維護兒童健康、安全。
▲「
分類 : 健康 | 2023-06-17
一名30歲左右的男性在去年5月份曾感染新冠病毒,因擔心睪固酮跟造精品質下降,於是在康復後進行了檢驗,發現睪固酮濃度竟只有正常年輕男性的一半,確診一年後檢測結果也沒有完全恢復。
▲ 男子確診後發現睪固酮濃度竟只有正常年輕男性的一半(示意圖/Shutterstock)
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維倫在臉書粉專《You and泌的鳥醫師.黃維倫》分享案例時指出,這名男子去年9月的睪固酮濃度只有1.8ng
分類 : 健康 | 2023-06-17
一向被視為果皮裡的垃圾的荔枝核,其實擁有相當豐富的醫療價值,成為中藥界的寶藏。台灣多家科學中藥廠均有生產具有衛福部藥製許可證的「荔枝核濃縮散」。
▲(圖/中醫師張宏銘 授權提供)
中醫師張宏銘透露,荔枝核性溫而帶有辛苦的滋味,能歸於肝與胃經絡,且具有行氣散結,散寒止痛的效果。臨床上,它被用來治療多種由於結塊而產生的疼痛,如疝氣痛、睪丸腫痛、陰莖痛,以及與女性有關的症狀,如產後腹痛和痛經。此外,最
分類 : 健康 | 2023-06-17
台灣和中國大陸近日陸續出現多起孩童誤食強巴克球「巴克球」的事件,引發全社會對孩童安全的高度關注。一名3歲江蘇女童因誤吞上百顆巴克球(又稱巴克球),導致連續嘔吐、腹痛症狀,急診X光片更顯示,她的腸道裡密密麻麻的巴克球就像魚卵一樣。另一名2歲台灣男童也因誤吞7顆巴克球,引發腹膜炎症狀,即便未出現休克跡象,卻因巴克球在不同腸段間產生強力吸引,導致腸壁缺血、壞死並形成穿孔。
▲ 一名3歲女童吞了上百顆巴
分類 : 健康 | 2023-06-17
台南市於本周發現今年首例登革熱病例,截至目前已累計至8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於本月17日表示,今年登革熱風險較高,主要是受到國際旅遊恢復、近期豪大雨以及今年台南個案提早出現等因素影響。
▲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分析:3大不利因素
首例本土登革熱個案為仁德區13日發現的第一型。為了防範疫情擴散,台南市擴大設置採檢站,截止目前已確診8例。 疾管署署長莊人祥於16日親自前往台南視察登革熱病例及周邊地區的
分類 : 健康 | 2023-06-17
在死亡的峽谷中製造生命的奇蹟。35歲的彭先生在意外後不幸辭世,但他的心臟、肺臟、肝臟、小腸及兩個腎臟,卻因他與家人對器官捐贈的大愛,讓七個等待新生的病患得以獲得重生的機會。這是個深具感動和敬意的故事,也是雙和醫院在「One Life Live Twice傳承生命接力賽」活動上,希望透過分享彭先生的故事,鼓勵更多民眾瞭解並加入器官捐贈行列。
▲ 雙和醫院在「One Life Live Twice傳
分類 : 健康 | 2023-06-17
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每年因大腸癌死亡之數一直在十大癌症死因中名列前茅。然而,除了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相關,根據台大營養學博士吳映蓉的最新研究,長期攝取高油食物,包括許多民眾熱愛的梅干扣肉、泡芙、蛋捲以及提拉米蘇,可能導致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大增。在一個實例中,一名婦女及其丈夫因長期飲食習慣相同,皆相繼罹患大腸癌第二期。
▲ 營養師透露,一名婦女因經常吃高油食物而罹患大腸癌(示意圖
分類 : 健康 | 2023-06-17
曾認為是美容小敵人的頑強黑斑,近日於林小姐身上揭示了更深層的健康警訊。60歲的林小姐,平日注重保養並積極對抗肌膚老化,一有黑斑就使用雷射進行修護。然而在去年,她發現一處黑斑即使經過雷射治療後仍頑強存在。後來在求醫過程中,該黑斑竟被醫師宣佈確診為皮膚癌。
▲ 60歲的林小姐就醫竟發現罹患皮膚癌(示意圖,非當事人/ENews新聞網)
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沈孟暵說明,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承受著日曬等外在
分類 : 健康 | 2023-06-16
於今年首度於台南市仁德區於6月12日爆發的本土性登革熱病例,短短幾天內就已經累積至8例,而且病患全部在臺南市。為了防止2023年登革熱疫情擴大,疾病管制署莊人祥署長於今日(6月16日)親自南下臺南市,視察並強化防治工作,希望能夠迅速控制住疫情擴散的趨勢!
▲ 台南出現8例登革熱病患(圖/Shutterstock)
根據疾管署消息,莊人祥署長實地查看了病例發生地、疾病個案活動地及市場等高風險場所的
分類 : 健康 | 2023-06-16
隨著炎熱夏季的來臨,外送員翁先生不時受到嚴重的頭痛、頭暈與肩頸痠痛所苦。每次他從炎熱的外面進入冷氣的環境時,這些症狀就會猛烈襲來。原本以為是長期工作壓力與疲勞的結果,翁先生卻在做完一連串的復健按摩後發現情況並未改善。最終,他在就醫後得知,自己實際上是受到了所謂的「冷氣病」的困擾。
▲ 外送員翁先生受頭痛、頭暈所苦,經醫師檢查發現竟是冷氣病(示意圖,非當事人/ENews新聞網)
萬芳醫院的傳統醫學
分類 : 健康 | 2023-06-16
「聽說喝豆漿容易得乳癌?」國內知名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日前撰寫文章,對於常見的「喝豆漿易得乳癌」迷思進行破解,並強調豆漿的四大優點:豐富蛋白質、適量好脂肪、低卡低碳水與預防癌症效果。蔡明劼醫師認為,無論在增肌或減脂期間,豆漿都是絕佳的飲品選擇。
▲ 國內知名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分享喝豆漿的四大好處(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蔡明劼醫師分析,豆漿至少具有以下四大項優點
分類 : 健康 | 2023-06-16
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持續延燒,台北醫院在衛福部指示下於6月8日成立專案,並免費提供就醫、檢驗、電話諮詢等,而院方今(16)日稍也宣佈,即日將擴大提供全新北市幼兒園幼童,免費檢驗巴比妥Barbiturate、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之定性檢驗,若最終出現「陽性」結果,後續將委外做定量檢驗,費用則由衛福部專款支付。
▲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持續延燒,衛福部台北醫院於第一時間協助檢驗。(
分類 : 健康 | 2023-06-16
你還在以為只有「吃太鹹」才會鈉過量嗎?事實上,「喝飲料」恐成為另一個地雷!泌尿科醫師示警,超商有很多飲料就如同「鈉含量刺客」般,即使喝起來不鹹,但鈉含量卻不容忽視,其中包括:運動飲料、果菜汁、可可等也全都上榜,若攝取超標將引發水腫、增加腎臟負擔,嚴重甚至會誘發尿路結石,應多加留意!
▲醫師提醒,喝飲料恐成為「鈉過量」的另一個地雷!(示意圖/資料庫)
「飲料喝起來甜蜜蜜,卻有可能讓我們的泌尿系統G
分類 : 健康 | 2023-06-16
近日《中國好聲音2》中國歌手張恆遠才因黑色素瘤不幸喪命,享年37歲。令不少人開始關注皮膚健康問題,事實上身為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無論在頭皮、臉部、手腳或口腔,都有可能發生皮膚癌。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皮膚癌在台灣人癌症死亡率十大排行榜中,雖只佔第十位,但它的發生率增長速度驚人,位居五大癌症之中的第二,僅次於乳癌。這凸顯了皮膚癌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 皮膚作爲人體最大器官,
分類 : 健康 | 2023-06-15
親密行為有時必須注意適度,否則可能會影響健康。近日,一名40多歲女子與人夫偷情後,因為劇烈的性行為造成下體大量出血,情急之下,人夫立刻帶她去急診。醫生驚呼:「如果再深一點,腸子都會掉出來!」此案例已引起眾多網友關注
▲ 婦產科醫師於節目上分享醫療過的性行為意外案例(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T)
根據婦產科醫師張宇琪在東森綜合台節目《醫師好辣》透露,這名女子在網路上與一名已婚男士相識,相互吸引後約會在
分類 : 健康 | 2023-06-15
「有了解健康飲食的人都知道,飲食中應該包含魚肉,這是因爲它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對抗發炎與心血管健康有巨大的幫助。然而,近期一項美國的研究顯示,魚類飲食過量會增加罹患皮膚癌風險。
▲(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健康網站WebMD的報導,研究人員追蹤了超過49萬名老年人,結果發現在這群人中,魚類攝入量最高20%的人,15年內患上皮膚癌的風險比其他人高出四分之一。即使有這樣的
分類 : 健康 | 2023-06-15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新北市板橋區爆出「幼兒園餵藥案」後,汐止區今(15)日也驚傳一間連鎖幼幼班涉嫌餵食幼童安眠藥,不過新北市長侯友宜卻說明,該名孩子兩次尿檢結果分別為:20ng/mL、29ng/mL,皆低於200ng/mL,故判定皆為「陰性」。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生氣痛批:「別甩鍋了,陰性不代表沒事!」他認為,小小身體不僅要去承受這麼高濃度的麻醉藥,且還可能是與巴比妥合併一起使用,「是有多痛恨這
分類 : 健康 | 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