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藥物管理署今(15日)公告,由於質量不符規定,克胺寧錠25毫克和消化保胃散兩種藥品被訂為回收對象。前者遭發現混入異質藥品,而後者則因部分主成分含量不足而被回收。
▲克胺寧錠藥品外觀。(圖/食藥署提供)
克胺寧錠25毫克英文藥品名為ARAX TABLETS 25MG (HYDROXYZINE HYDROCHLORIDE),主成分為鹽酸亥多西任 ,是一種廣泛用於處理焦慮症、嘔吐以及過敏等問題的藥
分類 : 健康 | 2023-06-15
在關注老年公民的健康議題上,花蓮縣政府的創新性舉措再次為人們帶來驚喜。根據花蓮縣政府近日的公告,自即日起,花蓮縣將啟動第三年的帶狀皰疹疫苗接種計畫,目標對象包括設籍在本縣的50歲以上中低收戶、低收戶以及65歲以上的慢性病長者(原住民年齡標準為55歲以上)。帶狀皰疹疫苗的免費施打行動,可使得經濟弱勢且免疫力較低的長者得以免受帶狀皰疹的困擾。
▲ 帶狀疱疹,又稱皮蛇。(示意圖/Shutterstoc
分類 : 健康 | 2023-06-15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然而不只是新冠、流感、腸病毒等,社區中其實正流行著「5大病毒」,不容輕忽!對此,兒科急診醫師分享看診小故事,他在同一天竟遇到3名孩童出現「小腿痠痛」症狀、甚至是不想走路,嚇得家長們趕緊帶來掛號,結果最後被診斷出罹患「病毒感染併發急性肌炎」,並形成「橫紋肌溶解症」。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社區中正有「5大病毒」流行著!(示意圖/Shutterstock)
「這段時間,上兒科急診班的
分類 : 健康 | 2023-06-15
一名29歲台南男子遭遇嚴重車禍全身多處骨折,加上氣胸造成腦部缺氧,送到醫院時已失去心跳。經搶救及腦部減壓手術治療後恢復生命,但長期昏迷未醒。家人無法放棄,為他尋求治療,結合高壓氧、復健和中醫等多種方法;同時轉入安南醫院接受經顱磁刺激治療,昏迷近1年後,男子終於逐漸蘇醒,可以張開雙眼微笑,家人喜極而泣。
▲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進步與經顱磁刺激治療所使用的專業設備。(圖/台南安南醫院)
台南市立安南
分類 : 健康 | 2023-06-15
隨著人口老化,失智症日益成為公共衛生議題。但你是否知道,有些看似失智的情況,可能其實是隱藏在背後的常壓性水腦症?彰化醫院近日就處理了一例如此的案件,經過手術治療後,讓原本失智般的病患狀況大幅改善,甚至恢復到正常生活。
▲ 家屬以為周女士患失智症,就醫檢查竟是「常壓性水腦」(圖/彰化醫院提供,下同)
周女士,64歲,近期出現一些似乎與失智症狀類似的行為,出門忘記鎖、買菜迷路,甚至還叫不出親友的名字
分類 : 健康 | 2023-06-15
炎炎夏日來臨,儘管是出遊的好時光,但也是蚊子大爆發的季節。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近日傳出一起令人揪心的案例,一位男童只是被蚊子叮咬,結果竟發展成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起初,男童的媽媽汪太太在發現兒子腳踝起泡後,以為前往診所看診塗抹點藥膏就能解決問題,卻沒想到病情日益嚴重。經過兩天的藥物治療,男童的病情不僅沒有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左腳踝也出現了小水泡與紅腫。這時,汪太太急忙將男童送至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
分類 : 健康 | 2023-06-15
運動雖有益健康但仍需謹慎注意環境中潛在的危險!於今日(14日)下午四時,新北市板橋國民運動中心發生一起嚴重運動意外。一名男子在與朋友打桌球時不慎跌倒並撞上旁邊的柱子,導致鼻血狂流,且生命跡象消失。經由救護人員緊急處理,男子心跳恢復,送往亞東醫院進行急救。
▲ 新北市板橋國民運動中心發生運動傷害意外(圖/消防局提供)
經調查得知,這名39年次林姓男子住在新北板橋,他平常以打桌球作為健身方式,並且在
分類 : 健康 | 2023-06-14
國內近期新冠疫情升溫,根據新北市衛生局監測,市內第22週共確診261例、較前一週225例增加2.35%,且因應暑假將至,屆時外出旅遊活動、人潮聚集等機會增多,故市府宣佈自6月15日起~6月30日止,將免費發送放「2~12歲幼童」每人2劑快篩試劑,提醒市民朋友記得領取!
▲國內近期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示意圖/Shutterstock)
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明,為守護幼學健康,新北市自6月15日起~6月
分類 : 健康 | 2023-06-14
全台新冠肺炎、流感、腸病毒等「3大病毒」正進入高原期,其中上週每日平均新增245例COVID-19本土個案、35例死亡,主流病毒株已由XBB攻陷(佔72%),至於流感則新增35例重症、5例死亡,各種呼吸道傳染疾病仍不容輕忽。疾病管制署對此評估,疫情接下來恐要過了端午節才會翻轉向下,直到最快9月將再進口一批莫德納XBB疫苗,以因應秋冬流行季到來。
▲全台新冠肺炎、流感、腸病毒等「3大病毒」正進入高
分類 : 健康 | 2023-06-14
「刮痧」是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利用各種邊緣光滑且質地堅硬的器具,如牛角板、瓷質湯匙、碟、銅錢等,在沾有乳液等潤滑劑的情況下,自上而下、由內向外對特定穴位經絡或部位進行反覆刮拭。
▲「刮痧」可以有效地改善氣血壅塞。(示意圖/shutterstock)
中醫理論中,經絡被視為是身體內的能量通道,其四通八達地連接著我們的五臟六腑並直達皮膚關節。透過對經絡的刺激,刮痧療法主要能夠調理氣血並排出體內的廢物
分類 : 健康 | 2023-06-14
在夏季酷熱的天氣下,人們往往感到身體無力,疲勞不堪,這可能與中暑的症狀相去不遠。然而,根據Mirror的報導,有一種致命性的癌症,其症狀與中暑相當相似,容易被忽視,那就是胰腺癌。
▲胰腺癌常與中暑搞混,死亡率高居癌症排名第5位。(示意圖/shutterstock)
胰腺癌與中暑兩者的典型症狀包括出汗過多、意識模糊,因此這兩者常常被誤解。尤其在炎熱的天氣下,美國癌症協會提醒大眾,人們可能會漏掉胰腺
分類 : 健康 | 2023-06-14
台灣國民健康署最近發布的報告中指出,腦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五,驚人的數據顯示,平均每42分鐘就有一人因此喪生。而在這些腦血管疾病中,大多數為腦中風。儘管這種疾病的發生率正在逐年下降,但仍然值得我們認真對待。健康署長吳昭軍呼籲公眾必須全面理解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並採取適當的預防策略,以降低風險。
▲ 平均42分鐘就有1人因腦血管疾病喪命(示意圖/Shutterstock)
腦中風發生的原因
分類 : 健康 | 2023-06-14
生活中突遇「急性腦中風」,只要及早就醫仍能恢復良好?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柯麗櫻醫師分享,曾收治一名66歲婦女,幫忙大樓管理員代班時中風昏倒,經緊急送醫搶救,院方診斷是「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並立即施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術後1小時意識恢復後,該婦女在3天內就從加護病房轉至一般病房,也能下床走路。
▲婦撿東西突腦中風倒下,緊急送醫動手術。(示意圖/shutterstock)
柯麗櫻醫師指出,該婦女
分類 : 健康 | 2023-06-13
每日健康 / 專題報導
當你喝茶、喝咖啡,或是情緒有所起伏、疲倦的時候,會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嗎?要小心了,這就是所謂的心悸,而心悸就很有可能是心律不整,嚴重恐致中風或死亡。要如何確定自己是否心律不整?今天每日健康邀請到了新光醫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洪惠風醫師來教大家如何自己在家自行判斷!
▲若有心悸情形可以自主判斷是否心律不整。(示意圖/shutterstock)
心律不整嚴重恐
分類 : 健康 | 2023-06-13
作者:廖芬芬 藥師、歐盈如 藥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服用藥物來改善健康狀況。然而,你是否知道,我們服用的飲料可能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藥物的效果?從喝茶到喝咖啡,這些看似無害的習慣可能正在影響你的藥物吸收。今天,我們要來談談這個重要的議題,飲料與藥物之交互作用:如何正確服藥以提高效果?
▲吃藥配咖啡真的沒事嗎?藥師解答。(示意圖/shutterstock)
藥物服用小知識
在我們開
分類 : 健康 | 2023-06-13
疾病管制署今(13)日公佈,國內新增1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花蓮縣吉安鄉一名50多歲男性,自5月27日起出現身體不適、發燒、頭痛等症狀後,6月1日因持續發燒、頭痛而就醫治療,直到6月3日住院,6月5日開始出現意識改變,經醫院通報及採檢後確診,目前持續住院治療中。經查發現,個案住家附近有水稻田及溝渠等高風險場所且蚊蟲多,衛生單位目前已進行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
▲疾管署今(13
分類 : 健康 | 2023-06-13
新冠大反撲!疾病管制署今(13)日公佈,上週每日平均新增245例COVID-19本土個案、與前一週差不多,至於死亡人數則平均日增35例、較前一週上升,而本土主流病毒株目前已由XBB攻陷(佔72%),且上週又持續驗出14例大角星「XBB.1.16」,故第4波疫情仍處於高峰、不容輕忽。
▲疾管署今(13)日公佈,上週日均新增245例COVID-19本土個案、35例死亡。(示意圖/Shuttersto
分類 : 健康 | 2023-06-13
一項最新研究揭示,肥胖可能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影響大腦對飽足感的識別以及在攝取脂肪和糖的過程中產生滿足感。該研究結果解釋了為何有些人在減肥成功後仍然容易反彈。
▲ 一項研究指出:肥胖恐會傷害大腦(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外媒《CNN》報導,此次研究由哈佛醫學院藥物主任阿珀薇安(Caroline Apovian)博士發表。阿珀薇安博士指出,肥胖者的大腦可能無法完全恢復傳遞「吃飽
分類 : 健康 | 2023-06-13
台灣疾病管制署於今日公布,一名40多歲的女性成為2023年台灣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該病例居住於台南市仁德區,於6月4日因發燒、頭暈和腹痛症狀就醫,然後返回家中。6月7日及10日,病患因症狀持續再度就醫,經醫院通報及檢驗後,確診感染第一型登革熱。目前,病患已出院並在家休養,其密切接觸者目前未出現疑似症狀。
▲ 台灣出現今年首例登革熱案例(圖/Shutterstock)
由於病患在發病前14天內沒有
分類 : 健康 | 2023-06-13
美國聖路易斯郊區近日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事件,一名男子在食用了來自當地海鮮攤位的生蠔後不幸身亡。據衛生官員週五公布,死因為海洋弧菌(又稱創傷弧菌)細菌感染,這種細菌不會改變蠔的外觀、氣味或味道。
▲ 一名男子食用生蠔不慎感染海洋弧菌,經就醫治療仍不幸死亡(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外媒《CBS NEWS》報導,該事件引起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聖路易斯縣公共衛生部門在新聞稿中表示
分類 : 健康 | 2023-06-12